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包户干部要当好扶贫“指导员”
拓兆兵
//www.workercn.cn2016-05-13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尽管这两年扶贫力度很大,但某些贫困人群不自信、不愿投入的现象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干部包户”做好了,非但不是形式主义,而且十分必要

  为了加快扶贫攻坚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当前贫困地区普遍采取了“单位包村”和“干部包户”的做法。“单位包村”做法在扶贫开发领域已经实行多年,实践证明效果不错:“干部包户”做法则始于近几年,很多市县机关干部下到基层,每人帮扶3到5户贫困户。由于实行时间短、各地做法不一,无论包户干部、帮扶对象还是社会各界,不少对“干部包户”的做法存在认识误区,以致于有些地方出现了干部发牢骚、贫困人群失望、社会上质疑其形式主义的现象。这无疑会影响扶贫攻坚工作,认识误区亟需澄清。

  首先,要正确认识“干部包户”的概念。“干部包户”不同于“单位包村”。“单位包村”指机关单位帮助贫困村改善民生、发展产业,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持续不断地帮扶,直至其脱贫销号。笔者在宁夏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调研时了解到,一些机关单位在其帮扶的贫困村常年有专人驻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投入的资金从几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帮助建设道路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帮助发展特色产业,起到了很好的脱困作用。“干部包户”则指机关干部扫除思想观念障碍,协调解决脱贫致富中碰到的难题,可以不投入或少投入资金,但要投入许多精力。

  可见,“单位包村”包的是产业:“干部包户”包的主要是思想。简言之,包户干部应该是精准扶贫的“指导员”。

  其次,要认识到“干部包户”的重要意义。扶贫攻坚是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首要工作就是要改变一些贫困人群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不良习惯。笔者在贫困地区调研时了解到,尽管这两年扶贫力度很大,但某些贫困人群“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不自信、不愿投入的现象还或多或少地存在,有些偏远地区甚至还是信息孤岛,存在扶贫政策以讹传讹的情况,阻碍了扶贫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扶贫产业的健康发展。

  正所谓“扶贫先扶志”,这需要广大机关干部登门入户进行精准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宣传扶贫政策,帮助他们树立发展产业的信心。因此,“干部包户”做好了,非但不是形式主义,而且十分必要。同时,“干部包户”还可以避免产生官僚主义,有利于机关干部制定切合基层实际的扶贫政策和措施。

  “干部包户”工作既要恪尽职守,又要放下思想包袱,大有可为。社会各界和贫困人群也要认清“干部包户”的重要性和职责范围,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向前发展。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