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文汇报:从“士林经验”中学到什么
//www.workercn.cn2014-07-11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上周末,“锦江乐园版”台北士林夜市开张。在其刚开张的两天里,锦江乐园仅夜场就迎来客流逾1.5万人次。凭着这番远超主办方预期的景象,可见士林夜市在上海市民中间的口碑和号召力。

  然而,随着这股兴致同时升起的,却是很多上海市民心头存挂已久的一个遗憾:多年来,上海并不缺夜市,甚至繁盛一时,如今,为何提及我们的夜市,话题总是与 “脏乱差”、“不卫生”、“整治”、“取缔”这些字眼相伴呢?

  颇为有幸的是,此次“锦江乐园版”台北士林夜市虽已被各路游客曝出不少不完美之处,却让我们得以亲眼看见“传说”中的士林夜市的若干掠影,得以与一些“士林中人”切磋经营夜市之道。其中一些发现,颇具启发意义。

  一个夜市究竟能走多远,与利益相关者对它的态度密切相关。这里所说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经营者、顾客,当然也包括住在夜市附近的居民、需要取道夜市方能通行的其他市民。

  对于政府而言,对夜市是珍惜、支持,还是视之为麻烦,会直接影响其具体对策: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探索有效的夜市治理思路还是以一种消极对抗的态度,碰到问题就简单回避甚或一禁了之。而对于那些途经夜市、住在夜市附近的市民而言,哪怕他们只是一个过路人,对夜市美食毫无兴趣,一旦夜市经营给他们的正常休憩、出行带来了直接影响,他们的声音和感受也应该被倾听、受尊重。针对夜市的一切行政手段所涉及的公共资源、财政投入,则必须有规有矩,有造册、有核算、有审计。

  随之而来的第二点启发是:如果有些事情可以通过夜市经营者的自治达成有效管理的,就尽可能让摊主们自己去做。毕竟,无论是培育市场还是规范经营,都需要管理部门的耐心、智慧和适当的放手。政府若包揽得太多,社会力量就难以施展,无法内生出应有的自治本能来。

  据报道,士林夜市的摊主们会集资买垃圾桶,然后一起收垃圾;如果摊贩之间、摊贩和食客之间有了矛盾,管委会(由摊主们自发组织)会派人来进行调节;除了管委会,还有一个士林观光协会,负责将士林夜市的品牌推广出去。而这一切,其实都有赖于一个前提:在不需要行政强制力量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务必管住自己的手,不要乱动;政府所要做的,就是提供必要的监管,同时给予自治所需要的政策环境。

  来自士林夜市的林老板说得好,“士林夜市的品牌是靠我们所有商家的信誉,一点点做起来的。谁作假就会砸了谁的招牌,也会伤害到我们整个市场。”显然,把夜市建得更好,是摊主们的共同目标。“好邻居,金不换”,同样适用于商业经营中。如果通过自治,大家可以共有一个愈发完善有序的经营环境,受益的终究是所有人。

  长久以来,一个成熟、有人气、拿得出手、有知名度的夜市,是很多上海市民翘首企盼的。如果台北士林夜市的经验,可以让我们摆脱传统的“管与被管”的思路,摊贩和管理部门不再站在对立阵营,大家都能以治理主体的身份参与自治、实现共治,那么或许有一天,上海夜市也能打响自己的品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