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也要做到“负责任地听”
严 直
//www.workercn.cn2017-10-20来源: 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某单位在研究干部调整使用时,一位领导对其中的一名干部提升方案提出异议,理由是他到基层了解情况时,有人反映这个干部有问题。可是汇报方案的机关同志认为,这个干部是优秀的。对此,这位领导要求机关再考察,说道,与基层同志考察谈话时,既要让他们负责任地说,我们自己也要负责任地听,这样才是真正对组织和干部本人负责。

  通过个别谈话来考察掌握干部情况,是常用的方法。正可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干部表现怎么样,只要与其周围的同志谈一谈,基本能了解情况。但前提是,说的人要实事求是,听的人也要深入细致、多动脑筋,这样才能保证准确性。

  世事莫过识人难。因为受个人眼光和角度的局限,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同时,有的人讲述他人还会带些主观意志,这就更增加了评判的难度。比如,一个干部有5个方面的优点,也有5个方面的缺点。如果只讲优点,这个干部可谓完美无缺;如果只讲缺点,就一无是处。所以,无论是说的还是听的都必须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即说的要负责任地说,听的也要负责任地听。

  负责任地说,关键是出于公心,知一说一,知二说二,尤其要注重摒弃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臆断,不揣测、不拔高。笔者曾到某营蹲点,营领导说某连长大局观念不强、本位主义严重等。我当时觉得问题挺严重,就让讲得具体点。原来是这个连长曾对营里工作统筹提过意见,反映了本单位的困难。这一问,就明白了,这完全是可以通过沟通解决的问题,怎么着也上升不到“大局意识”“本位主义”这个高度。这种评价干部欠负责任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之如此,也就决定了听意见的同志务必要负责任地听。所谓“负责任地听”,就是要听得细些,多点“打破砂罐纹(问)到底”,用事实来印证观点,防止浅尝辄止、偏听偏信;就是要听得多些,不只是听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意见,还要听更多人的意见,以多数人的看法为基本看法;就是要听得深些,不只听人们对其当前的反映,还要了解其历史,看一贯表现,一个同志如果一时出了点问题,可一贯表现很优秀,就不可“以一眚掩大德”。领导机关到基层了解干部情况注重第一手资料值得提倡,但务必防止偶然性和表面化带来的负效应。事实上,如何考察了解干部,上级有关部门已有相关规定,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就能收获相对正确的意见。有的同志只在乎个别人意见,甚至是亲近的人私下说的意见,这样难免有失偏颇。

  从现实情况看,有的领导和机关在考察干部,以及在了解下属单位工作过程中,要求他人“负责任地说”比较多,而至于自己能不能做到“负责任地听”往往想得比较少。这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工作作风问题。工作作风不深入,办事难免有出入。有出入就容易造成处事不公、决策失当、决定欠妥。所以,我们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务必带一对“负责任的耳朵”听,从而得出准确的判断和结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