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林小春:美国如何“秘选”真院士
//www.workercn.cn2014-07-14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最近采访了美国国家科学院两位华人院士:医学教授陈志坚和植物生物学家邓兴旺。听他们说,美国院士选举从始至终保密,最终当选者在被选上前一点风声也听不到。去年当选院士的邓兴旺,今年参与了评选过程,他感慨地说,美国院士选举的流程非常复杂,复杂到“可能只有选举秘书长才真正了解情况”。

  大体来说,美国院士的秘密选举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是由院士提名候选人。美国选院士不是由学者自己申请,只能由院士提名,非院士无权提名。候选人材料,也是由提名的院士撰写,材料包括候选人简历、对候选人学术成就的简要概述(250个单词左右)、代表性论文和著作(不超过12篇)。

  接下来是专业小组选举。美国国家科学院共设有31个专业领域,候选人的材料被会送到其中一个专业委员会主席手里。每个专业都有自己遴选候选人的流程,由该专业的院士多轮投票筛选候选人。

  下一轮是学部选举。美国国家科学院把31个专业领域综合成6大领域,也就是6个学部:数理科学、生物学、工程与应用科学、生物医学、行为与社会科学,以及应用生物学、农学和环境学。每个学部提交的名单是本领域名额的150%,并且按照得票多少排序,因名额限制问题未能进入这个名单的候选人,将在下一年选举中自动获得相关小专业的提名。6个学部提交的6份名单会组成一个“优先名单”,连同每位候选人的简历以及专业小组选举时的排名,提交给全体院士。

  最后是全体院士投票,根据各领域名额和得票排序选出院士。院士们必须给所有6个领域投票,而不只投自己的领域。选出的人数,要达到最低要求才算有效。美国国家科学院今年增选院士的数量是84人,排在前84名的候选人,在每年4月底的年会上由与会院士集体表决。此时,参会的任何一位院士可以要求就某位候选人进行专门讨论,然后再单独进行表决,不过这样的场景非常罕见。这一轮轮被淘汰的人,与学部选举时一样,将会自动获得下一年度相关专业提名的机会。

  为什么美国院士的选举流程要搞得如此复杂?2005年,时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布鲁斯·阿尔伯特等人曾专门撰文说明:一方面“部分地反映了科学领域迅速的膨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术界的一个共识:不能让任何个人或者小团体对选举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尽管美国选院士的方式不一定就比其他国家的更先进、更完善,但流程复杂的选举方法,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公正、公平。

  近几年,中国院士评选饱受争议,但美国的院士遴选制度选出的“真院士”却普遍受到认可。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美国院士不会因院士身份而获得更多的利益,不论有形利益还是无形利益,就像邓兴旺所说“不为院士的特权和腐败提供土壤”。

  当整个社会不把院士过度“拔高”,不赋予院士更多或有形或无形的学术权力、资源和各种福利,不让这个称号承载功利性或政绩性的负担,院士真的只代表学术成就与荣誉时,自然会少有地方、单位和个人去不择手段地争夺。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院士选举为啥很少听说有“贿选”的情况。陈志坚说:“美国也有学术造假,但假的东西经不起时间考验,也很难通过院士评选过程的几轮投票和秘密辩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