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票房造假,观众体验却很真
陈佳冉
//www.workercn.cn2016-03-24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期,迪士尼动画新片《疯狂动物城》刷爆“朋友圈”,在一片叫好声中成为国内电影票房冠军。而国产电影《叶问3》却因“票房造假”闹得沸沸扬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近日证实,《叶问3》确实存在非正常时间虚假排场现象。这让人想起一位喜剧演员说过的话:笑声不会作假。

  在剧院里,笑声是自发的,所以“假”的会被戳穿——空荡荡的“幽灵场”是不会传来笑声的。这几年,中国电影“空前繁荣”,票房不断“破纪录”,投资不断“创新高”,这是资本的繁荣、商业的繁荣,但是不是艺术的繁荣呢?是不是文化的繁荣呢?一位文艺界人大代表在两会上态度谨慎地说:“(文艺的)‘高峰’不单指‘高票房’。”

  滚滚洪流,泥沙俱下,资本会带来千万个狂热的“淘金者”,却未必会带来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因此,面对中国电影一年400亿元或者更多的票房,我们应该理性看待。

  宋代理学家程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二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外国的评论家看不懂中国电影的票房,我们也很难自信地对人说——中国电影票房好,所以《捉妖记》比《功夫熊猫》好;《美人鱼》比周星驰以往的电影好;从作家、演员转行的年轻导演比“第五代”“第六代”那一批人好。影评人可以用情怀、地气来囫囵吞枣地解释让人看不懂的“高票房”,但观众的体验是诚实的。我们是带着勉为其难的笑,还是酣畅淋漓的感动走出电影院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有答案。

  电影与文学、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一样,需要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振。林语堂先生称之为“相感相应”:“同一画图,由甲看来索然无味,而由乙看来悠然神往。所以一种艺术之享受,一方在于作者,一方也纯为观者自己的灵性学问所限制。观者愈灵敏,则其感动之力愈大。”也就是说,艺术欣赏与审美能力直接相关。

  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票房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当代观众群平均的审美趣味。所以,当某些“烂片”票房凯歌高奏,会让观众的审美能力受到质疑,甚至蒙羞。观众的反击就是用口碑将《疯狂动物城》这样的电影推上票房冠军,相同的例子还有去年的国产动画片《大圣归来》。

  演员陈佩斯说:“创造笑声实际上就是有意识地在创造一个平等的环境,笑声是检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在剧院里,笑声是自由的,喜怒哀乐一切审美趣味皆如是。在一个成熟的电影产业里,电影人应该把剧院看成一个赛场,用好作品说真话,观众会用手中的电影票投下自己的好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