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奖学肉”让奖励更有分享的味道
堂吉伟德
//www.workercn.cn2016-02-29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发肉了,学生们排成一排领肉……这是昨天下午出现在温岭市石桥头镇中学开学典礼上的一幕。这些肉是给45名优秀学生的奖学金:一等奖五斤,二等奖三斤,肉装在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已经是石桥头镇中学,第三年发肉奖励学生。听说过有发现金、奖状、笔记本的,怎么还有奖励肉的?学校为什么用肉作为奖学金?(2月27日《钱江晚报》)

  把猪肉作为奖励,在经济下行下,一些企业采取了这种方式,被称之为“奇葩奖励”,现在用于奖励学生身上,也难免会让人有些怪怪的味道。虽然礼轻情义重,对孩子的奖励不必以“现金至上”,从小培养其拜金主义的思想,不过奖给与身份并不相符的猪肉,颇有些“牛头不对马嘴”,然而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奖学肉”的激励性作用,或许超乎了传统性想像,并让其充满着分享的味道。

  猪肉不像现金或者其他学习用品,可以实行独享而更多只能分享。把猪肉拿回去后,既可以做一顿丰盛的饭菜,让全家人都可以享用,又可以送给其他亲朋好友,也让他们共同分享。看到自己付出后的收获,能够给大家带来快乐,在满足口腹之欲时还得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这对未成年的学生来说,无疑于其最大的精神鼓励和价值肯定,他们在体会到快乐之时,也看到了自己付出的应有价值。

  奖励并分熟猪肉的过程,其实是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塑造过程。其实,人的精神奖励和追求并不需要太高的标准,而方式和方法更为重要。同样是为了表彰先进,奖给孩子一百元现金和一块猪肉之间,谁收到的成效更为明显,或者从物化的层面说,奖现金更为灵活也更符合世俗的方式,不过却未必能达到奖猪肉那种触及心底的效果。其实每个人都有过学生的时代,都经历和见证过奖学金的发放,但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恐怕还是幼儿园时期一块糖,一颗枣,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的那个过程。

  独享的奖励,注定没有分享更让人拥有存在感,获得感,由此也让人对如何奖励未年人,提出了一个现实性的问题。其实,奖励也是一种教育的方式,因而奖励的形式如何,也判断着其能否符合素质教育的标准。以幼儿园奖励制度为例,国内的通行做法是采用小红花,五角星,盖印章,然后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可以兑换小礼物,或者是直接给予现金奖励。而在国外,奖励的方式就多种多样,核心是避免了以物质驱动孩子,更多的是以责任感、荣耀感,集体荣誉,成就感,自主选择,获得更多的自由来驱动孩子,帮助孩子建立的是内在的驱动力,比如坐老师的座位以体验权威感和荣誉感,照顾1天班里饲养的小动物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他喜欢的人一起午餐去享受自主选择的权利等等。

  “奖学肉”让奖励更有分享的味道,其在丰富奖励的形式之时,无形中对接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尤为值得鼓励和提倡。其实,对于学生的奖励不能教条化、僵硬化和程式化,而应结合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更为多元和丰富的方式,将激励作用发挥到极致。因而,“奖学肉”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获奖的学生,以及其家人获得了分享,其形式的传统延续性和创新性,同样需要引发教育行业和整个社会的思考,从而做到以奖励为落脚点而遵重规律与内涵,在丰富形式的同时提高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并最终让全民感受一次“猪肉的味道”。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