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逢袁立必反”背后
何龙
//www.workercn.cn2016-02-05来源: 羊城晚报
分享到:更多

  2月3日上午,演员袁立转出有人在私信里对自己说的话:“真想枪毙你,可我没这个权利。”

  袁立因此发文称:“一大早,虽然阳光普照大地,但是我的心很凉,悲哀这充满仇恨的人与世界!骂人看多了,要枪毙我的头一次!躲在网络后的匿名,成了你们的保护伞,滋生、圈养了打手与仇恨!悲哀!”

  袁立出演过《女人花》、《英雄无悔》、《永不瞑目》、《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影视剧。2002年,她凭电影《绝对情感》获得第2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近年来,袁立演戏不多而热衷于公益慈善,曾亲历陶瓷加工厂,呼吁关注工人尘肺病等,最近还探望了独居老人。

  袁立是艺人中少见的关心社会与时事的演员之一。她经常发表一些观点,不时卷入网络骂战,在吸引众多粉丝之外,也招来一批反对者。

  一些反对者对袁立几乎到了“逢袁立必反”的地步:袁立在微博里发布探望独居老人的照片,有人就说这合影是P上去的,骂她有病;甚至有人说:“陪他睡觉,给他生个孩子吧,老人家一辈子没结婚,无儿无女。”更有认证为民警的微博用户认为袁立是在演戏。袁立做慈善,也有人质疑她的资金来源,还问她“昨晚睡在谁床上了”……

  袁立针锋相对地回应:“你们的脑子其实也是被洗过的,所以不相信简单的美好善良真诚!选两个代表性的问题回答:我帮人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我自己的生活要求并不高,并不需要私人飞机。另外,我睡在该睡的地方。”

  对社会和时事有不同看法,这是正常社会的正常事情。面对不同观点,你可以质疑反驳,但必须疑之有据,驳之以理。然而质疑袁立探望独居老人的照片为合成照片,就是凭空质疑的。如果是真正的求实者,去找老人核实并不难,而且这是一组照片,用摄影技术分析也很容易。但质疑者的目的显然不是求实,而是诋毁。

  个人公益慈善本来就很柔软,抗击打力不强。哪怕公益慈善有作秀成分,也属于可以理解的范围。像陈光标那样慈善秀做得十分夸张,也不应以恶语相向。当有号召力的演艺名人主动参与公益慈善时,有基本良知者都应该鼓励,而非咒骂。

  关于争议,亨利·马丁·罗伯特编写的《罗伯特议事规则》中有“四大铁律”,第一条铁律就是文明表达:禁止人身攻击、质疑动机、扣帽子、贴标签。

  而人身攻击、质疑动机、扣帽子、贴标签已成如今论争的常见方式。在网络上,这种方式由于匿名的特点,已被加倍运用。

  但与有网络暴力情结的人谈“罗伯特议事规则”,显然过于奢侈。这就像与小学生谈微积分那样,不但奢侈,还有点幼稚。那些“逢袁立必反”者,心里填充的不是道理,而是仇恨。

  这种仅仅因为观点龃龉而产生的强烈仇恨,暴露了这样一种认知:与我的观点相左者,就是我的敌人。既然是敌人,就要反对,不管他们是作恶还是行善。“真想枪毙”袁立,就是置“敌”于死地的仇恨表达。

  如果说有个别人对持不同意见者怀有强烈的敌对仇恨心理,那还不算严重;可是这种“敌对仇恨心理”已经成为网络暴力巨大暗流,并且还漫延到现实社会中来,这才是更为可怕的社会现象。

  万事万物自有源。“敌对仇恨心理”的源头在哪里?这是亟须我们探寻的问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