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王 婵:重要的不是谁拿了诺贝尔文学奖
//www.workercn.cn2014-10-11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出炉,花落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对于这个名字,可能大多数国人比较陌生,倒是倒灶的大热人选——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知名度在大陆更高些。由此,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如何评奖、什么样的作家易受诺奖青睐等议论声再起。

  其实,与众多文学作品评奖一样,诺贝尔的殿堂就算再高大上,流程再缜密、公正,影响评选的内外因错综复杂,获奖者也可能会是某些人眼中的“黑马”,如作品在西方世界的流传度,涉及到文学本身的主观性以及翻译、出版、评委口味诸多环节。2012年莫言摘得诺奖自然与其作品本身的厚重神秘分不开,也得益于瑞典汉学家安娜的出色翻译,架起东方魔幻现实佳作与西方读者的沟通桥梁,从本土走向国际化。

  得与不得,诺贝尔文学奖就在北欧高悬,她存在的意义远大于奖颁给谁。唤起掩卷阅读的兴致,引领世人走向风雅,或许才是诺贝尔文学奖真正的价值所在。发明炸药、终身与军工业打交道的诺贝尔,余暇十分热爱阅读,故设文学奖。该奖与物理、化学、生理医学、和平奖并列,有着倡导人文与科技并重的意味。心灵世界在阅读审美中开疆拓土豁然开朗,与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功绩可相媲美,对人类来说不可缺少。没有印刷术流行令普通人可以触摸书香,欧洲还会在教会主导的中世纪漫长黑夜中徘徊良久;没有文学家弦歌不辍,文明也难以几千年绵延辉煌。文学推动着春秋更迭社会进步,滋养着世界人的心房,她有底气享受尊崇的地位。

  诺贝尔文学奖1901年颁发以来,已走过113年的辉煌历程,虽不乏争议与波折,那一长串的文豪名字与他们的作品也足够我们饕餮了:泰戈尔《吉檀迦利》、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海明威《老人与海》……几乎每一次诺贝尔文学奖揭晓,都会引发获奖书籍的热卖风潮,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文学推销。其实,本届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进入中国时间不短了,他的代表作《暗店街》1986年就有了简体中文版。已故作家王小波曾对其非常推崇,将他的文学成就与卡尔维诺、玛格丽特·杜拉斯相提并论,豆瓣上还有读者认为对王小波影响最大的不是卡尔维诺而是帕特里克。

  “青灯有味似儿时,三更有梦书当枕。”点一盏灯,读一本书,不负那挥毫落笔人的绞尽脑汁。如果你久耽于紫陌红尘、沉溺于游戏玩乐,已不记得书模样,不妨就从帕特里克的书读起,开启阅读的黄金时代吧。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