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高毅哲:盘活校园足球需加强体教衔接
//www.workercn.cn2014-08-04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这几天,很多人都为校园足球将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足球联赛的消息兴奋。在世界杯刚刚结束的背景下,在中国足球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刺激下,这一消息不啻一剂强心针,更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

  希望来自于校园足球四级联赛的建立,意味着庞大的青少年数量将投身足球运动之中。众所周知,青训不抓起来,提高足球水平就是“白日梦”,如今校园四级联赛的建立,似乎意味着有识之士苦喊多年的“足球要重视青训”就要实现。然而不得不说的是,校园足球不完全等于青训。

  足球青训是一套严谨系统。它需要充足的场地,健全的省、市、区县级的各个年龄段的联赛,数量庞大的高水平的专业教练,以及每周能保证一定训练时间的足球人口。对比这些最基本的标准,校园足球的业余性质就暴露无遗。如今,校园足球的运动场地还无法保证;联赛搞得相对较好的小学,基本都是5人制、7人制的比赛,真正的11人制联赛在大学都难以开展,遑论中学;绝大多数校园足球队没有专业的足球教练,都是由体育教师代班;踢球的孩子集中在小学阶段,到了中学就会因学业远离足球训练,造成足球人口大量流失。这些事实清晰说明,就算建立四级联赛,校园足球和真正的青训还有相当距离。

  然而,就此忽略校园足球的功用,对校园足球的未来垂头丧气,绝不可取。校园足球真正的作用是普及,把青少年吸引到足球场上。这一点,是中国足球最欠缺的,也是校园以外的途径难以解决的。为中国足球振兴的道路铺上第一块砖,校园足球真正的意义和挑战即在于此。

  除去场地、教练等或许还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校园足球怎样克服学业的沉重压力,使孩子可以轻松快乐地在球场上奔跑,是所有关注校园足球的人最担心的一点。很多孩子连每天锻炼一个小时都无法保证,很多学校的体育课还处于常被占用的尴尬状态,如此局面下,要让孩子每周拿出几个小时接受哪怕是半业余性质的训练,然后再每年打上几十场比赛,这种时间成本有多少家庭愿意承担?动员孩子去球场,首先要过的就是家长关。而几乎所有开展校园足球的学校都面临的球员升学衔接问题,也是一大挑战。因为学业压力,踢球的小孩往往到了六年级、最晚到了初中就要退队,这样一来,前面的基础打得再好也是白搭。只有加强制度设计,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才能把优秀的苗子留在球场上。

  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一步,教育部门能为足球水平的提高做出的贡献也基本就差不多了。因为对教育部门来说,校园足球是教育的一部分,学校要通过各种运动形式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实现体育的教育功能,这和竞技体育的目标迥然有别。体育部门需要考虑的是,当校园四级联赛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之后,当球场上到处是踢球的孩子,当足球人口开始数以十万计的时候,全国一盘棋的青训体系如何建设,校园足球和竞技体育的人才输送机制如何理顺,怎样把量的优势转化为质的优势……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准备好了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