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高 路:用文明来弥合两地的断层
//www.workercn.cn2014-04-23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一场内地游客和香港市民因小孩子小便引发的冲突,让人无法漠视,情况已经糟糕到这样一种地步了吗?为什么不能对一个孩子宽容一点,我们很多人无法理解。我想,同样的困惑也发生在香港人身上。

  有人认为这是地位失衡、心态失衡导致的,在很多年里,香港都遥遥领先于内地,突然来了这么多有钱人,什么都要,什么都抢,香港人焦虑了。也有人认为,一个香港要满足全国,是不可能的,香港市民有抵触情绪,冲突是必然的。不排除个别人身上有这样的心结,但我更愿意视之为文明的冲突。

  内地人去香港只是一时一地的体验,可香港人则不同,他们面对的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持续不断的碰撞。这两种体验必然带来两种不同的感受。一个希望所到之处都是鲜花掌声,这种心态可以理解,来消费来花钱,有钱便是娘,有的内地人当惯了拿钱使唤人的感觉。这种心态自然也带到了香港。

  但是,来一次鲜花掌声,来N次还可能有吗?这不现实,你在香港,只是去溜达一圈,他们在香港,是柴米油盐,是每一天的生活,他们还是希望少被打扰的好,别去趟迪士尼还要想着今天来的人多不多,要排多长的队,哪怕要排队也别有人插队。去买个东西还要担心是不是抢不到,人太多啊。在一些香港人眼中,内地人抢公交资源,抢旅游资源,甚至连奶粉都抢,他们面临的困扰是长时间高强度的,逃无可逃。设身处地想一想,你如果是那个每天生活在菜市场一样嘈杂环境里的人,会不会感到厌烦焦虑,会不会有一天情绪失控,突然说出一点伤害别人的话。

  并不是香港市民不好客,香港人的爱心,我想这么多年来,他们对内地的支持,在汶川地震募捐时迸发出的血浓于水的感情,已经足够凝重足够真诚。

  我想,大概每个城市都会面临这样一种痛苦,如香港一样,我们的很多城市都对外打开了大门。不管是哪个地方的人,买张车票就进城了。没有任何准备,硬生生地嵌入到城市之中,他们天南海北,风俗各异,语言生活习惯都截然不同。可是就因为不同,我们就要关起门,就要给他们打上各种标签吗?这种要求是双方的,双方都必须作出妥协。这是两难的抉择,香港不可能退回到自由行以前的那个年代。我们还是需要找到办法来和谐共处。

  如何来弥补这样的断层?文明是一种很好的语言,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都是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如果香港市民能对内地人多一些宽容,我想事情也会变得更好一点。毕竟,这不是什么大问题,而交流对两地来说都是双赢的。没有内地游客,就不会有香港窗明几净、靠服务业立市的今天,没有内地的支持,香港也不可能成功地完成产业的升级转型。拥抱内地,这恐怕是香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无法避免的责任,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香港是一座有很大潜力的城市,如果一座城市能够满足全国的需求,那是竞争优势,而不是包袱。

  学会与陌生人和谐共处,这看起来是习惯的问题,说到底还是文明的问题,是愿不愿意付出真心付出诚意的问题。推己及人,是做人的根本。这种要求也得是双方的,而不是一方的一厢情愿。一座在城市文明、社会治理上遥遥领先的城市,伸开双手的同时,也把普及文明的重任挑在了肩上。当他们付出耐心,我们也不能无视人家的付出,将之视为理所当然。当他们中有些人按捺不住,眼看要失去耐心时,我们更不能用咒骂来强硬地要求别人改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