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时代变化快,教育导向应跟着变
熊丙奇
//www.workercn.cn2016-12-13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更多

  根据权威机构的统计,未来适合七成当下小学生的工作还没出现。教育该如何与时俱进呢?

  从表面上看,为让学生适应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我国的中小学教材内容,都必须进行大幅度修改。可问题是——技术在飞速发展变化,教材内容再怎么更新,也会有滞后。

  就培养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让他们学会、掌握某些知识,而是要通过学习知识学会“学习”。只要学会“学习”,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就可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这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价值所在,即让每个劳动者能根据时代变化,更新知识结构。

  我国基础教育的问题,正在于如何让学生学会、掌握知识。我们比较重视知识灌输,而不是学会学习。在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体系下,学校普遍采取灌输式教育方法,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进行机械背记。学生学习知识的首要目的,是为考出高分,以便能升入更好的学校。

  沿着升学教育的思路,当然会得到“要更新教材,以便让学生掌握新知识”一类的改革建议。但这种导向本就存在严重偏差。

  事实上,中国基础教育需要改革的,恰是知识教育导向。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这除了需要调整教材,更需要改革教学模式以及人才评价体系。在教学中,培养目标不能只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是要学会独立思考、批判与质疑。而要促进学校调整教学目标,就需打破目前的单一分数评价体系,在中高考中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

  当前,我国各地正在推进新高考、中考改革,两者都强调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与此同时,我国在原有素质教育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会学习”则是核心素养最为重要的组成。这意味着在国家层面,我们已经意识到“学会学习”的重要性。

  总之,我国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中高考制度改革,打破“唯分数论”,给学校办学、学生成才以更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全面清理存在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传统知识灌输教育理念和模式,从知识教育导向转为能力培养导向,并以此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培养跟得上时代节奏的合格人才。(作者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