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警惕“打闹”变成校园暴力代名词
张海英
//www.workercn.cn2016-08-03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市民王先生向记者反映称,7月1日下午,其儿子在乌海市第二中学上学时因遭受校园暴力,回家后自缢身亡。王先生还提到:“事后,我找了学校很多次,可是学校说只是打闹,不算校园暴力。”另外,该学校授权发布的情况说明中也提到“玩耍打闹”。(8月2日《法制晚报》)

  究竟是校园暴力还是玩耍打闹?相信司法机关调查后不难判断,比如走访该校学生应该就能确认死者有没有“校暴史”,通过调查和视频分析也不难得出其自缢之前有没有遭受暴力。据笔者揣测,一个少年不太可能因为同学间玩耍打闹而去自缢。玩耍打闹是游戏行为,怎会因此自杀?

  就在今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中提出,第一阶段为4月—7月,主要是各校开展治理;专项治理期间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予以通报、追责问责并督促整改。学校自称“玩耍打闹”对自己最有利,如果该学校承认是校园暴力,学校有关负责人很可能要被追责。这种不经调查而给出的结论,对死去的孩子以及孩子家长公平吗?

  如果这个孩子之死最终被认定与校园暴力有关,笔者以为,充分反映出该学校要么没有按照通知要求开展自查,要么自查沦为走过场。虽然这个孩子之死的真相还需司法调查确认,但学校口中的“玩耍打闹”一词值得高度警惕,因为不排除某些学校今后还会把校园暴力歪曲为“玩耍打闹”,以掩饰真相、逃避责任。换言之,在法律上要对“校园欺凌”有明确清晰的界定,同时对掩饰真相者从严追责,如此,才能促使学校承担防治校园欺凌的主体责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