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最后一课”里的大学之风
毛建国
//www.workercn.cn2016-06-23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校领导讲话、拨穗儿、毕业合影……又到一年毕业季,近期,各高校的毕业典礼如约而至。毕业典礼上,校长给毕业生们上的“最后一课”备受关注,这其中,不乏“潮人潮语”,被许多同学大赞“接地气”。

  提到“最后一课”,不能不提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院士。自从“根叔”走红,高校的“最后一课”变得饶有趣味起来,高校校长和教授们,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篇又一篇佳作。这些受到热捧的“最后一课”,校长们真正做到了低姿态,把自己放在与同学对等的地位,讲话语重心长而不是趾高气扬。这种用心写就的致辞,提供了一个又一个金句,也打动了同学们。

  人们关注校长怎么说,更关注校长怎么做。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校长做得好,哪怕在毕业典礼什么都不说,也是学校之福,学生之福。校长在学校中起什么作用?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有一句话:“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校长就相当于那条游在前面的鱼,校长怎么样,会影响教师怎么样,带动学生怎么样,“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不得不讲,当前高校在很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比如高校行政化的问题,在很多学校都存在,一些还十分严重。在这其中,校长们起的作用不完全是被动的。有些校长首先把自己定义为官,平时讲着官话,做着官事,以至于一些校长与学生有着很遥远的距离。这样的校长,即便毕业致辞讲得再精彩,恐怕也不能完全赢得学生的尊重。什么是校长?就是那个让人提起来就肃然起敬、倍感亲切的人,很多校长做得还远远不够。

  不管怎么样,现在很多大学校长的讲话有新气接地气,这样的转变,是人们喜欢看到的。从文本上讲,很多校长的致辞都堪称范文,也是值得学习的。文风就是作风,希望这样的文风变化,能够有作风变化支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