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补齐农村教育短板需各方发力
黄启龙
//www.workercn.cn2016-05-16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近几年,中央出台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落实效果明显。但不可忽视的,乡村教育仍是教育建设的一块短板。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6%的受访者反映周边或家乡乡村学校教师资源严重紧缺。59.7%的受访者表示乡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69.9%的受访者担忧教育均衡在乡村难以实现,68.1%的受访者建议强化艰苦偏远地区乡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5月13日《中国青年报》)

  笔者认为,要想补齐乡村教育建设这块“短板”,需各方发力,从如下几点着手:

  提高教师待遇。我国中小学教师收入明显偏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匹配。同时,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专任教师中,有近1/4的教师在艰苦地区工作。而乡村教师的工资普遍低于城镇教师人均水平,经济欠发达省份尤为严重。有数据表明,2013年,中国在岗教师的平均年薪为42782元人民币(约6971美元),大约为比利时的1/7,美国的1/6,巴西的1/3,在被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垫底。因此,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强化艰苦偏远地区乡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改善乡村教师的综合待遇。

  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待遇不高确实是多年以来乡村教师的痛处,但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到乡村小学任教,并不只是因为工资水平相对低下,教学设备硬件不够、自然环境差、文化生活匮乏也是重要原因。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同时通过“优惠性”和“倾斜性”的公共政策设计吸引全社会优秀人才从事乡村教育,建立“能进能退”的流动机制,彻底解决乡村教师“干得好”与“无发展”的矛盾。

  提高乡村教师的幸福指数。乡村教师工作条件差、课业负担重、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职称晋升难、成家难以及社会对教师尊重程度不够,他们在乡村学校教书,看不到工作的价值,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前景,体会不到教师的幸福感。因此,学校应通过权益保障、人文关怀、民主管理等来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全社会要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让教师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育部门应给予乡村教师更多专业培训和学习机会,让更多的人乐于到农村去教书。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去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在提高生活待遇、城乡教师流动、职称评聘、建立荣誉制度等方面都向乡村教师倾斜。这些举措可以提高乡村教师的荣誉感,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从教,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乡村教师的关心和重视。

  总之,要补齐农村教育短板,“让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方积极发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