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英国政坛动荡背后的“脱欧”之争
储殷
//www.workercn.cn2018-07-13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段时间,英国政坛频现人事动荡。“脱欧”事务大臣戴维斯和外交大臣约翰逊相继宣布辞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在“脱欧”问题上与特蕾莎·梅首相闹掰了。要知道,约翰逊被某些人称为英国“脱欧”门面。他与特蕾莎·梅分道扬镳,英国内阁在“脱欧”问题上的分裂程度可见一斑。

  在此之前,特蕾莎·梅表示,将向欧盟提出在“脱欧”后设立“英国-欧盟货物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同时英国将遵守欧盟在商品贸易上的“共同规则”。这一方案被解读为一种“软脱欧”,显然背离了约翰逊、戴维斯等“硬脱欧派”的立场。其实自2016年“脱欧”公投戏剧性过关后,英国国内就内讧不断,随着正式“脱欧”日期的临近,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很可能更加撕裂。

  有人调侃,在脱欧这件事上,英国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跟自己谈判。而之所以如此纠结,正是因为从长远发展来看,英国“脱欧”不如“不脱欧”,“硬脱欧”不如“软脱欧”。

  欧盟是一个拥有7亿多人口的发达经济体,所有成员国都可以基于四大自由原则实现货物、服务、资本、人员的自由流通。留在这样一个欧洲单一市场中,英国企业可以发挥比较优势,充分整合和利用区域内资源,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比如,可以利用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便利对欧洲市场进行投资,而在英国市场上也能十分便利地采购到来自欧陆的各种商品和服务。

  然而享受红利是有代价的。留在单一市场中,英国的经济政策必须与欧盟协调一致,其中人员的自由流动激起了许多英国普通民众的反感。因为外来移民与本土居民争夺就业、福利和其他各种公共资源。此前蜂拥而至的中东难民以及欧洲大都会频发的恐怖袭击,已经引发了英国人对公共安全的普遍担忧。当初“脱欧”公投时,“夺回边境控制权”就是强硬派最鲜明的主张之一。

  很大程度上,当初的“脱欧”公投就是英国民意泄愤的表现。公投通过当天,英镑断崖式下跌,负面影响就开始出现。如今随着中间民意回归理性,强硬派的立场已不占优势,甚至英国国内重新举行公投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然而,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后悔药”,笔者认为英国重新举行脱欧公投十分困难,“脱欧”即便万般错也只能硬撑着往前走。

  这样的背景之下,特蕾莎·梅一方面要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弥合分歧,即便腾挪空间十分有限也惟有竭尽全力;一方面,她和她的团队乃至整个英国社会精英都要更周全地考量下一步的举措,毕竟“脱欧”政策的每一项条款,都可能影响英国民众的生活日常,英国企业的前途命运,乃至英国在世界上的角色定位。只是,历史和现实早已决定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藕断丝连,跳脱“背靠欧洲,面向世界”的路子谈何容易。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个昔日的“日不落帝国”显然还要经历一番风雨。

  (作者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