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令人猝不及防的自拍
施经
//www.workercn.cn2016-08-18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一篇题为《自拍也会上瘾?专家:那是得了一种精神疾病》的文章出现在各大网站。文章称,全球各地出现了多起自拍成瘾案例,许多人沉湎其中无法自拔,最后甚至选择自杀,美国精神病学会正式将“自拍上瘾”列为精神疾病。其实,这是2014年的旧文,当时已有媒体辟谣:文章所引资料亦真亦假,完全是网友开的一个玩笑。然而,就是这么一篇假东西弄得人心惶惶,可见自拍已深深嵌入我们生活。

  我们对自拍早已不陌生,可许多人谈及自拍时依然不屑地斥之为“自恋的产物”。这种态度过于偏颇。从心理学角度讲,自拍并不怪异,每个人都可能有自拍欲望。在照相机出现之前,绘画是满足人们自拍需求的唯一方式,既然自拍是指为自己“拍照”,显然那时只有艺术家有机会享受此等“超国民待遇”。历史上,伦勃朗、维拉斯凯兹、梵高、高更、毕加索等便留下了为数甚多的自画像。或许有人反对:这些自画像多为艺术精品,不是俗滥的自拍照所能比的。称自画像为艺术品,既因这些画作出自名家之手,也因其以艺术方式处理人物,能传达出比摄影更多的信息。从这个角度讲,自拍比“他拍”更接近绘画,更易于展现个人精神气质。一直以来限制自拍走向大众的主要是技术上的缺陷。而今,随着智能相机的出现,特别是智能手机开始加载摄影功能,人们自拍的欲望也就顺理成章地被重新挖掘出来了。

  尽管摄影不要求作者具备艺术天赋,却同样讲究技巧和经验积累,而普通自拍者多不具备这些条件。为弥补短板,自拍者便着意捕捉生活中的无数瞬间,将自拍转变为展现个人生活的特殊手段。各种网络社交平台则为他们分享自拍提供了平台。如果说,艺术家希望人们通过欣赏画作实现作品和个人价值,现在,人们则希望获得更多关注来重拾生活的信心或满足个体的虚荣。自恋者容易沉溺于自己的世界、走不出狭小的格局,自拍者更似一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心态,强调与外界互动。时下,网络直播之所以炙手可热,除了经济方面的诱因外,还由于其在精神气质上与自拍无异,强调主动展示自我和他人赞赏对肯定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实际上,遭人诟病的不是自拍,而是自拍导致的负面影响。不分场合的自拍既容易扰乱他人正常生活,也向整个社会所遵从的道德规范提出了挑战。2015年3月,一名俄罗斯消防员在一栋刚刚失火的大楼前拍了一张自拍,并将其发到社交媒体上,照片引发了轩然大波。消防员或许并非出于虚荣,他可能仅仅想表明身边发生了一起事故,且本人参与其中,发自拍纯粹是为了记录这一瞬间。而网友的批评意见则代表了社会主流观点,即救灾现场首先需抢救伤员。此类案例还很多,如有医生在手术台前发自拍、有年轻人在亲戚葬礼上发自拍等,这些过分张扬自我的行为无疑让一部分人感到猝不及防。如何理顺新旧习惯的关系,不能靠简单粗暴的批评教育,而需各退一步,寻找新的平衡点。

  希腊神话中纳西瑟斯是一位形容俊美的少年,因拒绝女神的求爱,月神惩罚了他,令其终日观看水中倒影,最后因迷恋自己的影像而跃水身亡。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纳西瑟斯,他们日拍几十张照片仍意犹未尽,但这些极端案例不能证明自拍有成瘾性。我们不可将自拍和心理病症简单混为一谈,这些人的表现在心理学上较接近赤面恐惧症和强迫性神经症,自拍仅仅是诱因而已。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