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莫让生僻字推高公共服务成本
张西流
//www.workercn.cn2016-02-29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53岁的长春市民李怀韦华外出办理业务时,都要把家里的1998年版新华字典带上,而且还要翻到510页。这是为啥呢?李怀韦华说,他要证明自己身份。我父亲受过高等教育,给我起名时有讲究。“李怀韦华说,他名中的”韦华“是”盛、光明“的意思。然而,这些年”韦华“字带来诸多困扰。(2月26日《新文化报》)

  为避免重名,取名选生僻字的习惯,在坊间比较流行。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现在有些家长经常是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就为了给孩子取一个看起来很有文化内涵的生僻名字。本来,取个生僻字做名字也是一种个性化选择,无可厚非,也是个人的一种自由。问题是,在汉字进一步简化的信息时代,生僻字已与无纸化办公不合时宜,甚至格格不入;再用生僻字取名,对个人来讲,是自找麻烦;对社会而言,增加了公共服务成本。长春市民李怀韦华,便是典型一例。

  用生僻字取名,首先出现“四难”:难读、难认、难记、难写,许多字超出了现代汉语通用字的范围;给别人造成困扰、带来疏离感,自不必说;关键是,不利于人际交流,为自己融入社会“添堵”。再者,用生僻字取名,可以说在社会上处处碰壁,遭遇“办事难”,如买房差点要毁约、购车办不了贷款,办证、办卡名字只能用“×”或“?”代替,或根本办不了,令人不胜其烦。特别是,用生僻字取名,也给公共服务制造了耐烦,如办事需特事特办、高考要校长签字等,这无形中浪费了公共资源。

  可见,用生僻字取名,对自己、对社会均弊大利小。事实上,为了解决汉字与计算机应用之间的矛盾,早在2013年,国务院要求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户口登记也是以该表为准。因此,给孩子取名时,也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要考虑长远些,不能以自己的特立独行,给孩子的成长造成困扰,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的运行成本。

  特别是,人的名字,应同汉字的进步相一致,同信息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换言之,无论是汉字,还是人的名字,均要与时俱进。一方面,汉字必须持续改革,简化,简化,再简化,让五笔,成为国人在使用电脑时最常见、最便捷的一种打字方式。另一方面,在竞争激烈、工作与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只有名字越简化,人们才记得牢,社会才乐于去接受。特别是,名字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与网络文化的融合和对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