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毕 舸:为每个人建设生命的泄洪口
//www.workercn.cn2015-12-11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7月28日至10月29日,东莞3个月内发生3起烧炭自杀案,9人死亡。中山大学成建定教授等人,对2010至2013年东莞发生的所有自杀案件进行的法医学分析,或许能展露冰山一角。4年间,东莞共计有1000人自杀身亡。导致他们自杀的原因,首当其冲的是工作压力,其次是感情问题,还有的归因于自身疾病、家庭纠纷、厌世、经济压力、精神心理障碍、孤独、学业压力等等。

  随着调查数据的展开,更多令人不安的迹象随之显现——不仅是东莞流动农民工群体自杀事件高发,大学生、中学生群体同样存在越来越高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人们究竟怎么了,为何要用如此决绝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成为日益沉重的时代拷问。

  生命犹如一条奔腾的河流,然而各种各样的灰色因素如果不加以及时排解,就可能淤积沉淀,最终会冲破个人的理性防线,走向难以自控的洪水泛滥。

  因此,加强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注是所有人都应直面的共同课题。给生命一个泄洪口,让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通过合理渠道释放出来,从而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累,这就是社会心理干预的积极作用。

  诚如曾跟随东莞警方参与拯救相约自杀者并进行干预的心理专家李华照所表示,对青少年自杀的危机干预应成为全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心理健康要从小抓起。专家的期望与尴尬的现实之间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反差,恰恰是从个体少年时,就面临所谓“赢在起跑线”上的竞争压力,这种人为制造的高压状态将持续到成人,并且一直延续下去。

  在我们的学校中,最稀缺的往往都是人们最需要的、与身心有关的人文课程,比如强身健体的体育课、传递正确人际交往与两性关系的成长常识课,以及关注到人性细微处的心理健康课程。孩子们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相关教育,成长过程就变成了营养成分严重不足的“大头婴儿”,抗压能力偏低,缺乏对各种事物的认知与辨析能力,无法应对变化给自身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任何一次突发性事件,都可能导致孩子整体解压系统的彻底崩溃。近年来,不少学生因为老师不经意的一次责怪,或者是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轻易地结束花样人生,就是一再鸣起的警钟。

  而如此恶果同样会蔓延到人生的下一阶段,许多人心理年龄与身体年龄的巨大差异,人格塑造在青少年时期的断裂,必然会导致哪怕三四十岁正当年,也会在各种磨砺或挫折面前手足无措,选择自弃来逃避本应扛起来的责任。

  给生命一个泄洪口是社会课题,这并非聚焦于一时,而要长伴人们一生。生命中所遭遇的那些浅滩、激流、漩涡,有的人选择坚守乃至挺进,有的人则制造出更大的心灵黑洞,缠绕着肉体下沉到水底。无论如何,他们下坠的过程中,都是在释放面向外界的求救信号——谁来帮帮我?可惜的是,社会没有教导给人们以自救的心理知识,也没有做好救援的事先准备,眼睁睁看着悲剧反复上演。这就是比一个生命逝去,更让我们无法原谅自己的“原罪”。

  从现在开始,将心理建设作为全社会都要参与的长久课题,为每个人建设生命的泄洪口,我们应当做到,我们必须做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