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江夏青玲:给确权工作写下“民生”注脚
//www.workercn.cn2015-12-03来源: 荆楚网
分享到:更多

  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正在一些地方试点开展。湖北省作为今年被纳入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试点省份,试图在破题中保护并放大群众利益。

  农村土地确权,其实是一本“幸福账单”,关系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关系着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是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土地规范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形成新型工农关系的基础性工程。

  然而,全面的确权工作开展后,面临的矛盾更多更杂,难度不可小觑。由于农村土地增值效益的逐步显现导致寸土必争,承包地确权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等权属历史遗留问题,农村土地多轮流转以及积累的权属矛盾在新的确权工作中极易出现“新旧叠加”的尴尬。

  前段时间,一位负责土地确权工作的同事发出感概“是为农民做好事儿,为什么好事儿不好做呢?”其实,在基层工作中,随着政策的纵深推进,“最先一公里”不断破题,但“最后一公里”的获得感往往不强,究其原因在于少了“民生底色”。

  如何让“为民服务”的初衷对接上“民本需求”的愿景?如何让赢得“群众支持”的出发点对接上取得“群众认可”的落脚点?在土地确权工作中,写下民生的注脚弥足重要。

  笔者工作的地方是武汉市下面的舒安街,作为土地确权的工作试点,由于地处偏远,村民外出务工人数较多,二轮延保期间不少耕地被抛荒,不少村民未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新旧矛盾升温带来诸多闹心。但是,在“以民为本”的工作格局中逐一被破题。

  “蹄疾步稳”看民情。随着农村土地的收益越来越大,农民十分看重土地权益,所以新一轮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工作加速推进的话,一些矛盾可能会集中爆发。强化工作强度,确保阶段成效;合理工作进度,确保流程规范;注重工作高度,确保严谨高效,正是将村民对承包地确权的寄望摸排清楚,在此基础上宣传政策,才为确权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地制宜”解民怨。“有地无证、有证无地、一地多证、一证多地、无地无证”等现象必然会造成许多民怨,矛盾排查化解矛盾是整个确权工作的重要保证。或是联合司法所和派出所挂牌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办公室,或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土地确权有关问题解决办法,以问题为导向化解矛盾,进而促进了确权工作的顺利开展。

  “多措并举”顺民意。走出去学习经验,请进来专业人员指导,整合各部门资源,在立足建立归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强化承包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家庭承包经营基础地位的基础上,不仅搞活了现代农业主的土地经营权,保护了农民的承包权,也明确了村集体的土地所有权,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成果的共享和应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