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范 荣:用理性的爱 疏导大孩儿的焦虑
//www.workercn.cn2015-11-18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不少家庭都在思考“生还是不生”。近日,又有媒体将目光投向家里的“老大”。在采访中,不少“大孩儿”都表示出抵触心理,称“感觉受到了冷落,妈妈看不到我流泪”。无忌童言,或许能逗得人们一乐,但这种心态却令人深思。

  不愿受冷落是独生子女一代的普遍心态。作为家里的独苗,打小就被爸爸妈妈宠着、爷爷奶奶捧着,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导致很多独生子女向人索取的多,付出分享的少;乐于被包容顺从,却不善于迁就妥协。有些孩子难免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听说要有一个弟弟妹妹,就感觉要分走了父母对自己的独宠,心里便会酸酸的。

  应当看到,这实际是我们当下家庭教育中的现实问题。突出表现就是对孩子衣食生活过分呵护,而对其性格心态却关照不够。近些年来,“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差”、“天之骄子无法适应社会”屡屡见诸报端,很大程度是溺爱造成的后遗症。作为社会人,孩子终究要学会在社会中与他人共存。这也客观上决定了,关心他人、与人分享是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必选项。倘若缺腿,在家里尚且有父母罩着,问题不明显,一旦步入社会很可能就会处处碰壁,“两条腿无法协调”。

  无论家里有几个“宝”,家庭教育都有责任让孩子摆正心态,对家庭、社会和生活有正确认知。理性的爱,真正好的教育,决不是让孩子笃行“惟我独尊”,而是要让孩子学会做真人、做真事。在对话中彼此理解,在关爱中严格要求,在信任中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在这种生活和教育的良性互动中,不断让孩子提高生存能力,唤醒心灵感悟,提升生命体验,养成健全人格。要知道,生命只有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奔腾,才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长点,才能得到完整、和谐、多方面、自由的发展。只有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负责,才能使他们由被动的受呵护者成长为积极参与社会、主动变革社会、掌握自己命运的社会成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