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胡印斌:患肝病7年的乡村教师为何没及早就医?
//www.workercn.cn2015-10-14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四川宜宾市珙县红沙村小学教师黄全清7年前就查出肝硬化,医生叫他马上治疗,但他说学生是小升初的关键时候,他不能离开。直到前不久学生“集体罢课”逼他就医,他才松口答应在放假时去治疗。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一家肝病医院获悉后,决定为其免费治疗。专家就此提醒,“爱肝护肝”刻不容缓。(《华西都市报》10月13日)

  尽管事件最后呈现出一个欢欢喜喜的结局,但并不能抹去人们的疑虑:7年前查出肝硬化,何以一拖再拖,直至媒体介入,才算正式进入诊疗过程?这位可敬的乡村教师究竟是怕耽搁孩子们的学业才不去治疗,还是有其他不便言说的原因?

  报道并没有披露更多的信息。只是细腻地描摹了黄老师兢兢业业专注于工作的情形,并特别强调,不去就医是因为“热爱教学”云云。这样的解释显然有悖常情常理,让人匪夷所思。很简单,病了,而且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病,如果早一点治疗,则效果会好得多,干嘛硬撑着?再说了,只有治好身体,才能更长久地服务教学呀!

  我也知道,从一名乡村教师身上发掘出一些价值和意义,确实很有必要。小焉者可以通过这样的个例聚集社会力量的帮助,解决黄老师自身面临的困境;往大了说,则可以展示乡村教师扎根基层的博大精神。这也是一直以来很多机构和组织戮力而为的。不有非常之事,何以会有非常之感动?越是极端的行为,也就越具有传播价值,吸引社会关注。

  只不过,这样寻找出来,抑或刻意打造出来的“感动”,未免让人生疑。乡村教师本身已经十分不易,为何还要想方设法去提炼乃至人为拔高他们的个体选择?难道听任一个患肝硬化7年之久的教师一直挣扎在教学一线,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光荣吗?推而广之,在人性回归的时代语境下,我们公然褒扬这样一位有病不治的教师,果真能唤起社会公众的感佩之情,并翕然从之吗?

  事实上,这些年来,很有一些人热衷于发掘此类事件,并将种种不近人情的举动视为感动泪奔的绝佳素材。什么父母临终没能看到子女一面,因为子女正忙于工作;什么自己的生活凄凄惨惨,却多少年如一日资助留守儿童,等等。这样的格调见的多了,不免生疑,这样的“感动”,少一些也罢。

  具体到患肝硬化的黄老师,他之所以不去治疗,在“热爱教学”、“舍不得离开学生”的背后,是不是也有负担不起医疗费的考量?或者说,如果他停课治疗,靠他来支撑的家庭将失去重要的经济支撑?再或者,这名乡村教师究竟有没有像样的医保?

  遗憾的是,在记者的报道中,我们看不到这些基础的信息。因此也就很难搞清楚,这个“感动”满满的瓶子里,是不是还有一些其他的情绪和细节。当然,无论如何,勤勤恳恳的黄老师终于正式进入治疗过程,但愿没有因为耽搁而使病情恶化。

  从黄老师的事情说开去,这也为很多行政主管部门提了一个醒,一定要对那些孜孜矻矻扎根于基层的人群多一些关爱,多一些保障,不能让他们在不闻不问中忍受病痛的折磨。这是人性的必然,也是社会的良心、政府的伦理。毕竟,与生命比起来,感动还是次要的。(胡印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