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余祖欣:请“微信乞丐“多一份自控与自重
//www.workercn.cn2015-09-28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马上中秋节了,快给我发5元红包,让我买块月饼过个好节”,快到中秋节,索要红包的“微信乞丐”又复活了。26日,刘小姐接到“微信乞丐”乞讨红包的信息,她说恨不得马上就把对方拉黑。(9月27日《北京晚报》)

  2014年腾讯推出的微信红包红透了半边天,原本逢年过节的便捷应用,却不曾想造就了大量“微信乞丐”,两块不嫌少、两百不嫌多,“给我五元”、“给你个八卦”已算比较老套,更令人难以拒绝者则是类似于“看着感情给”的“空白支票”,情侣夫妻之间还算正常,朋友同事要了不给又怕“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个来者不拒,愁煞了支出如流的微信用户。

  事实上,索要红包起初也算“性本善”,一块两块送一送,确实拉进了不少“微信好友”间的距离。然而,当被动成为主动、当自主成为强制,甚至出现了许多投机者以此牟利,逐步引来共识、反感,其中所存弊病就当批驳一番。近日,有不少网友试着做了一次“微信乞丐”,更有人一个下午就收入上千,直呼微信红包简直是新的生财之道。可想而知,怀着玩一玩心态的确实居多,但那些逢年过节就“测交情”者,存牟利私心的必然大有人在。

  深究一番,其实“微信乞丐”所持,无非就是一把人情利剑,逼上谁,谁就不好意思不给,舍不得几块钱便要留下个吝啬的坏印象,更有甚者巧言妙语往多了要,掏掏腰包换个“正面形象”,聊以自慰。毋庸讳言,“微信乞丐”之称充满了讽刺,也算是发于网友怒气的冠名,乞丐者,向来少有美名,身心健全者为之还要遭人唾弃,只不过,当“乞丐”当到了虚拟世界之中,少了些“丢面子”和“损架子”,不少人自然百试不厌。

  论及人们身陷“微信乞丐”利益圈的原因,无非就是看中交情和形象,或是本就对“小损失”有些无所谓,然而不妨转换思路,如果二人交情需要那么几块钱来维持,相信其价值本就卑微。你要我几块钱,我不理,于是乎你和我绝交,原则上谁对谁错?为他人所知又是谁折损身价?一目了然。不可否认,微信等移动平台的出现,让人们沟通、生活更加便捷,但如此糟粕置之不理,最终赔上些不愉快甚至大误会,只怕这样的“红包”,送得代价太大了些。

  要破除微信索要红包的歪风,关键就是要形成一致抵制的共识,反其道而行,不因不给红包而羞,反因索要红包而愧。近来,不少网友自发在微博、微信、QQ等平台中抵制“微信乞丐”,有不少网友则称之为“红包婊”,矛头直指滥索“红包”行为。笔者以为,有想法、有做法,更应注重方法,中华之“礼尚往来”为何不用?找心思“收礼”,便可要求“还礼”,再不济的“微信乞丐”,只怕也不好意思拒绝或者“降价还礼”,再落个“重利”的名声,如此“亏本生意”,相信做的人不多。

  诚然,“微信乞丐”之称不好听,还望有心者自控、自重。一则不要泛滥自己的利益观,指望以少成多,借微信“外衣”毫不控制“贪财心”;二则不要肆意放低自尊,一块两块,要来容易,缺失的可能是挚友、是知音,甚至是人生旅途中的“贵人”,有心埋怨者,已然不再尊重如此行为。论语有言,“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如今社会,觅寻些真挚情谊已是不易,勿再添些世俗功利小患,最后埋单于此的,很可能就是自己。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