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廖海金:分级诊疗切莫单兵突进
//www.workercn.cn2014-10-13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10月9日,国家卫计委提出,我国将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近年来,江苏淮安大力推进大型医院、专科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双向转诊,分流了患者、促进了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并降低了患者花费(10月11日《人民日报》)。

  应当承认,分级诊疗制度是善意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作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良方,在具体的实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有助于建立规范的就诊秩序,避免医疗资源的失衡。

  然而现实中,普遍存在“大医院看病难,基层医院吃不饱”的问题。君不见,大医院人满为患,“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这一情景几乎天天在大医院的专家门诊上演,由此导致医疗资源存在严重的透支;相比之下,社区医院、基层医院门前冷清,资源又存在极大的浪费,使得国家投入向基层倾斜后,其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究其原因,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看病习惯所致。人们之所以习惯去大医院看病,不喜欢在基层就诊,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害怕基层没有好医生而耽误病情。数据最有说服力,2013年,县级、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为19.27亿,而医院的诊疗人次几乎是其两倍。

  如何让病人向基层下沉,实现不同级别医院有效分工,也就是建立分级诊疗、急慢分治的就医新秩序,已越来越成为改革的重点。值得注意的是,分级诊疗制度切莫单兵突进,否则,就会消解其制度善意。正如媒体评论所言:“硬性地靠行政手段改变患者的就医习惯,而没有关键性的配套措施,强制首诊很可能遭遇重重阻力,甚至激化目前已较紧张的医患关系。”

  当务之急是,一方面,尽快实现政策层面的调整,加大分级报销之间的等级差异,让基层诊疗更具有优势,通过政策引导让患者到小医院看病有利可图。除了一些危重病人和复杂病情之外,其他类型的病人要转院,必须经过下一级医院的授权,才能按照比例进行报销,否则就不能报销相关费用,从而使医保政策发挥杠杆作用;还可规定,患者若去小医院看病,医保起付标准比大医院低,报销比例则比大医院高,相信这样的激励政策会逐步改变患者的就医习惯。与此同时,利用价格杠杆,调整不同层级医院的服务费用,实现分流。

  另一方面,打通各级医院之间的转诊绿色通道。既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还要给转诊患者提供各种便利,如从社区医院转诊到大医院的患者,无须排队挂号便可直接就诊,这对于患者选择社区首诊,无疑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尤为重要的是,进一步强化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使老百姓愿意在家门口就诊。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加强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建立对基层医生的激励约束机制,让更多的人愿意当全科医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