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宋广玉:“雷锋哥”触碰了公益的底线
//www.workercn.cn2013-11-26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河南省扶沟县白潭镇东孙村人孙德坤,是一位热心公益的“雷锋哥”,为了做好事甚至屡次被老板解雇。在妻子和儿女眼里,他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两个孩子的抚养几乎都由妻子一人承担。如今,他所参加的一个公益组织又公开站出来指责他,称他以公益换取个人荣誉,甚至有盗窃公益物资的嫌疑。(11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承担家庭责任应是做公益的基本前提,孙德坤之所以遭受质疑,当然与他不顾家人、热心公益有关,因为自1997年以来,他拿回家的钱加起来不到5000元,两个儿女的学费生活费都靠妻子一人负担。这显然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父亲与儿子的义务。在最基本的家庭伦理道德层面,这已是一个亏欠,人们当然有理由质疑他热心公益的真诚度、合理性。

    如果仅止于此,这还只是在讨论一个公民的私德问题。事实上,孙德坤行善之所以引发争议,更在于他行善的具体方式:在加入了慈善团体“恩来公益”后,他把“恩来公益”以团队募捐来的衣服,用个人的名义发了出去,而且衣服的去向不明——“不公开、不透明”,才是争议的要害。

    公开透明是公益组织的底线,也是公益组织安身立命的根基。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国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来说,公开透明不仅是底线,更是发展的生死线。作为公益组织的一员,孙德坤岂能逾越这道底线?如果只是作为一个乐善好施的个人,如果他只是用自己的钱财来做善事,他当然有权利选择爱心帮助的对象,公开透明与否别人无权置喙。即便其高调或者作秀,只要其真心助人,也是值得褒奖的行为。但一旦他以慈善或者公益的名义募捐或接受捐助,其行为就进入了公益活动领域,就必须遵守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的规则。要知道,人们之所以捐赠钱物给他,目的是通过他和他所在的公益组织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果做不到公开透明,不但影响所在公益组织的形象,也影响其个人形象,乃至影响公众进一步捐助的信心。

    据媒体报道,孙德坤曾经为了做好事丢过好几份工作,甚至露宿街头,进过救助站,这样的行为的确让人感动和敬佩。但是,精神可嘉并不意味着他的做法天然合理。回头来看,围绕孙德坤的社会质疑并非针对这种善意,而是他做好事、行善举的行为方式。这样的讨论,也有助于全社会牢固树立一个坚定的共识:让一切公益活动向社会透明、公开。对热心公益事业的人或组织来说,要想帮助更多的人,就需要尊重这样的行事规则,以公开透明来提升自身公信力,从而唤起更多人的奉献爱心,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