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IPO发审否决率提高并非坏事
莫开伟
//www.workercn.cn2017-09-05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就披露的数据来看,已连续14周,证监会单周核发首次公开发行(IPO)批文的数量低于10家,新股发行频率较此前小幅放缓。与此同时,拟上市公司IPO被否的概率大幅增加,8月份以来,上会的23家企业4家被否,审核依然趋严。

  同时可看到,今年以来,IPO过会趋严也似乎成了一种新常态。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共审核352家企业首发申请,通过287家,否决47家,其他情形(包括待表决、暂缓表决、取消审核)18家,审核通过率为81.53%,否决率为13.35%。去年共有18家企业IPO被否,否决率为2.21%。显然,从长期来看,新股发行审核严监管的口径不会出现松动,被否率居高不下将成为常态。

  从目前IPO企业被否的总体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是否具备持续盈利能力、信息披露是否详尽、企业运作是否合规、公司会计处理问题是否符合标准等四类问题上,成为IPO审核之路上的重点关注内容。这应该说监管当局算是抓住了IPO的“牛鼻子”,因为这四方面几乎涵盖了IPO企业经营业绩、经营前景和经营合规等全部内容,只要这四方面符合IPO要求,上市企业的关口就算是把严了、把准了、把住了,才能从源头上净化IPO环境。

  而且,今年发审否决率的大幅提高是监管部门从严监管的具体表现,符合当今监管趋严的大趋势,也是落实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体现。笔者认为发审否决率提高是监管部门主动作为,是维护资本市场生态健康、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体现,市场无须对这一现象过分解读,甚至过于恐慌。

  首先,既然目前IPO实行的是审核制,监管部门就应尽职尽责,对不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坚决说“不”,才能从根本杜绝企业“带病”上市,消除资本市场良莠不齐现象再出现。截至2017年7月,A股、B股上市公司数量共3326家,能上市的优质公司在前期已经上市了,剩下的这些公司被证监会挑出些毛病也不足为怪。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投机炒作现象严重,缺乏理性投资思维。据统计,经发审委否决的企业问题主要大都在盈利能力、信息披露、企业运作、公司会计处理等方面;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才能将能持续盈利、信息披露完整、企业运作规范、会计处理依法合规的“四好”企业推向资本市场,等于是给广大投资者“定心丸”,这样投资者才可以放心大胆地投资,也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投资者投资权益不受损害。

  再次,监管部门把好第一道关,将一心只想上市圈钱的企业挡在门外,使专注主业具有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获得资本的青睐。这是遏制资本市场脱实向虚、引导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监管部门姓“监”、回归监管本位的根本表现。同时,监管部门从严审核有助于培养上市公司的学习意识,更好地掌握监管制度和要求,从而在日后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更好地到达监管要求,有助于培育稳定健康的资本市场。

  最后,监管当局从严把住IPO关,坚持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原则,有利于将一部分不符合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导向、不符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企业挡在IPO大门之外,是对资本市场生态构建的高度负责,只有将从严IPO常态化,才能从根本上打消不符合上市资质企业弄虚作假的侥幸心理,给所有意欲IPO企业上了一道“紧箍咒”,将IPO企业引向健康向上轨道。

  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年中监管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切实加大发行质量审核力度,保持首次公开发行的常态化”的工作目标。从目前来看,新股发行否决率趋高并不影响IPO常态化。1至7月新增上市企业分别为55家、33家、48家、38家、38家、36家、30家,新股上市进程仍在稳步推行,可见IPO常态化与从严发行审核并不矛盾。可以预见未来监管部门保持“发行质量从严审核”和“IPO常态化”两条腿走路的态势不会改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