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李长安:稳增长必须供需两端发力
//www.workercn.cn2015-12-10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加大供给侧的改革力度,弥合社会消费的缺口,不仅能使企业摆脱自身的困境,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必要之举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的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上强调,必须持续从供需两端推进结构性改革,促进新的发展动能加速成长。李克强总理的表态意味着我国的宏观调控将从过去单纯的需求管理开始转向供需两端同时发力的模式,这不仅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也会对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起到推动作用。

  根据传统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经济衰退主要是因为社会总需求不足所引发的。因此,他们开出的药方是“需求管理”,即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刺激总需求的方式,推动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但是,由于凯恩斯主义过于强调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很容易导致市场机制的扭曲和失灵,反而会使得社会资源无法实现最优配置。一旦政策失效引发“政府失灵”,就会进一步加剧“市场失灵”,那么就极容易使经济陷入更严重的衰退之中。

  对于中国而言,强调供需两侧的管理更具有现实的意义。一方面,中国存在着需求不足的问题。无论是投资需求、消费需求还是国外需求,传统“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已经有所减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10.2%,创历史新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5%,也只有前几年的一半左右。而进出口贸易额更是在前三季度出现了接近8%的负增长;另一方面,供给结构滞后导致的供给过剩问题突出,而这些过剩产能中又夹杂着大量的落后产能。目前,我国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严重过剩已经引发全行业陷入亏损的危险。

  那么,重视从供需两端进行宏观调控,其途径至少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是加快培养新的需求,即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以新的“三驾马车”替代旧的“三驾马车”,引导新的投资需求,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挖掘新的海外需求。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扶贫攻坚战略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创造新的需求而展开的。

  其次是推动供给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当前供给侧的改革必须加大落后产能、过剩产能的淘汰力度,同时通过减税、优惠贷款以及简政放权等方式,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的尽快形成。

  三是注重供给与需求的对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经济质量的追求已经远远超过对数量的追求。但由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缓慢,处于供给端的许多企业生产方式依然落后,不仅产品质量不高,还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这就是“国内消费国外香”的主因所在。因此,加大供给侧的改革力度,弥合社会消费的缺口,不仅能使企业摆脱自身的困境,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必要之举。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