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精准扶贫不容“临阵磨枪”
李善禹
//www.workercn.cn2017-10-11来源: 甘肃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下乡了解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有部分群众反映,“听说上级来检查,有些扶贫干部就提前赶到贫困户家中,解释扶贫政策、讲述帮扶情况,以防止贫困户‘说漏’”。

  群众的反映,折射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揆诸实际,个别地区、个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临阵磨枪”现象。有的驻村工作队员属于“飞鸽牌”干部,驻村不在村,以至于和群众“素不相识”,获知上级检查只能突击“补镜头”;有的干部缺乏干事热情,工作推进速度慢、成效不显著,长期打不开局面,面对检查只能临时向群众“灌输成绩”;还有的帮扶单位对工作不重视,“不检查不部署,不点名不开展”。毫无疑问,这种“临阵磨枪,虽光不快”的行为,将心思集中在“应景工作”上,把精力耗费在“应付差事”上,必然会导致扶贫成果多有“水货”、少有“干货”。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面对紧迫而艰巨的扶贫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拿出“老牛爬坡”的拼劲儿、“燕子垒窝”的恒劲儿、“蚂蚁啃骨”的韧劲儿,拼尽全力、精准发力、不遗余力,才能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也只有真正把心思扑在基层、精力用在基层、事业干在基层,通过实打实的行动,干出硬邦邦的实绩,才能成为广大困难群众的主心骨、领路人,才能对得起“共产党员”这块“金字招牌”。相反,矫揉造作搞些“假把式”、费尽心机搭些“花架子”、声嘶力竭喊些“空口号”,把“临阵磨枪”当做“救场”妙招,只会让群众寒了心,甚至影响扶贫工作大局。

  深挖细究,“临阵磨枪”的干部,没有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没有真正把脱贫工作干在实处。面对群众的疾苦,宗旨意识淡化忘了“我是谁”,就会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少了耐心和热情;面对肩负的责任,担当意识缺失模糊了“为了谁”,就会蜻蜓点水、虚于应付,少了“真刀真枪”。总之,精神上缺了“钙”,对待扶贫工作,自然推三阻四不作为、虚与委蛇慢作为、花拳绣腿假作为,而针对上级检查,则免不了要“临阵磨枪”。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全面小康的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是扶贫干部的责任所在、义务所系。广大扶贫干部身处扶贫一线,不仅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更关系着广大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让困难群众更加有“盼头儿”,党员干部就必须把宗旨意识的土层培厚、把理想信念的高地夯实,善谋富民之策、乐行亲民之举、多出爱民之心,用务实的精神、扎实的行动,诠释先锋模范的价值与内涵,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点赞”,才能为扶贫大业增光添彩。

  同时,组织部门也应加大审核考核力度。要让“能扶贫、会扶贫、真扶贫”的干部“有奔头”,要让“装扶贫、假扶贫、不扶贫”的干部“挨板子”,尤其是要注意剔除扶贫干部队伍中的“南郭先生”。如此,才能有效杜绝“安不下心、弯不下身、迈不开腿、开不动脑”的现象,引导扶贫干部以良好的作风投身于脱贫攻坚,真正交出一份合格的扶贫答卷。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