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禁酒令”关键在严格落实
曲征
//www.workercn.cn2016-09-30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执行禁酒令,单靠纪检部门抽查及事后追查,难度确实很大。这就需要创设更加公开透明的举报及曝光平台,面向社会和媒体公布多种举报渠道,也可考虑实行有奖举报制度。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要加大处罚力度,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规定,要求在自治区范围内的所有公务接待一律禁止饮酒。记者梳理发现,近两年,浙江、黑龙江、吉林、江苏、湖南、安徽等省份已出台公务接待“禁酒”规定。(9月29日《新京报》)

  公务接待时饮酒,势必造成铺张浪费,还会为巴结上级以致潜规则盛行,埋下伏笔。实践证明,许多违背原则的事,就是在酒桌上谈成的。

  按照中国的酒文化传统,喝酒时下级必须积极带头,所谓“领导沾一沾,下级要喝干”,倘若喝酒不积极,就会担心给上级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夺命酒局”也就不断出现。

  本质而言,公务接待也是工作。既然是工作,就不能饮酒。工作时间不饮酒、不因饮酒耽误工作,是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但是这些年来,因为放松了对于公务接待的要求与治理,致使公务接待饮酒成风,积重难返。

  要彻底治理公务接待饮酒问题,就必须动真格的。一是明确规定细则,诸如“禁酒令”规定的酒类有哪些;哪些工作人员被要求执行“禁酒令”;“禁酒令”只适应工作日的公务接待,还是也包括休息时间以及法定节假日的公务接待;要求禁止的饮酒,仅仅指用公款购买的酒水,还是包括私人自带的酒水?这些问题都需要明确规定。规定越细,操作性越强,执行起来越容易。

  二是要创新监管方式。对于禁酒令的执行情况,不能局限于事后追查,更不能局限于到接待的酒店询问服务员以及查看用餐账单。根据经验,公务接待时,有的接待人员给酒换个包装带上饭桌(比如用矿泉水瓶装茅台酒),也有的在开发票及明细时,把点的酒以其他名目代替,这给事后追查造成很大困难。

  所以,执行禁酒令,单靠纪检部门抽查及事后追查,难度确实很大。这就需要创设更加公开透明的举报及曝光平台,面向社会和媒体公布多种举报渠道,也可考虑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发动民众参与进来一起监督。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要加大处罚力度,不能只是谈话、警告,对于敢于以身试法者,可以予以降职降级处理,并将其列入公务接待“黑名单”。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