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媒体并非真理”上级和权力是吗
止凡
//www.workercn.cn2016-04-21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常州外国语学校的“毒地”事件,仍在继续发酵。常州市有关部门作出回应,称该校空气质量达标,附近原化工企业没有发现大规模填埋危废。常州外国语学校国际部也向家长和师生发布了一封公开信,直指媒体的报道存在一些“硬伤”。该校校长曹慧,则在回复家长的质疑时说:“媒体并非真理,我们无愧于心。”

  如果没有淋巴癌与白血病这样的字眼,央视“不该建的学校”报道,还能否激起如此大的传播涟漪,的确是个未知的问号;因为,“毒地”事件曝出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大媒体之前都曾介入报道,似乎并没激起多大反响。相比那时候学校停课应对的正在进行时,现在其实已经算是过去时了,令当地相关部门和学校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略显迟滞的“秋后算账”,反而真正引来了“狼”。

  所以,无论是常州有关部门回应“空气质量达标”,还是学校斥责媒体报道“硬伤”,显然都带着一股怨气,好像是媒体给常州抹了黑,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尤其是校长“我们无愧于心”的回复,底气实在太足,好像他们没有在此过程中做错任何事,好像学生身体健康受到伤害也是媒体无中生有。

  诸如学校搬迁这样的事情,校长及学校管理团队虽然是直接经办人,但是要说有多大实质性的决定权,可以完全决定搬不搬与往哪儿搬,肯定未必。尤其是地方名校,常常被作为地方推动各种所谓“新城”计划的重要筹码,把名校搬过去了才能带动周边房地产开发,才能让原本平庸的地块卖个好价钱,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所以,“毒地”事件之于学校,校长肯定不是第一责任人,相反,学校已然成为最大受害者。

  这个意义上,学校和校长没有理由不站在家长和老师的立场,去维护师生的健康权益,去维护学校的既有声誉。之所以学校和校长,现在好像完全站在了舆论的对立面,给人以“死杠”的观感,背后也许少不了无奈与屈服。学校如果拥有充分办学自主权,在搬往“毒地”之前之中之后,原本都可以据理力争;现在的表现,其实更像是权力的附庸。校长说“媒体并非真理”,那么谁才代表真理呢?大概是通常被唤作“上级”的权力吧?

  所谓真理,首先是要允许辩论的,然后是要可以被证明的,可以令人信服的。媒体当然并非真理,为了突出传播效果而使用淋巴癌与白血病这样的字眼,更不一定合适;但是,校长的“无愧于心”,同样需要详细地呈现,让学生和家长们能够看到学校是怎样“无愧”的,又在“毒地”事件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在权力的面前,校长的角色扮演,往往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名誉和地位。作为独立的校长,斥责媒体并非真理,非但没有错,反而值得鼓励;只不过,希望校长也能明白并且喊出:权力并非真理,上级并非真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