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宋鹏伟:北大教授为什么不能住养老院?
//www.workercn.cn2015-10-23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日前,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酝酿住进养老院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昨天,记者获悉,钱理群先生早已卖掉住房于今年6月底入住昌平区一家养老社区,房间100多平方米,每月住宿费大约要2万元。钱老近日首度回应为何入住养老院,他认为自己适合养老院生活,住进养老社区后,大量时间可用来写作,不用再操心做饭等日常琐事。(10月22日《京华时报》)

  作为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钱理群卖房入住养老院的消息引发一片哗然,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住进养老院是一件悲惨的事情,是子女的不孝,是无助中的下下策。果真如此吗?

  显然不是。钱理群夫妇没有子女,但这绝非他住进养老院的主要原因,因为以他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居家养老完全没有问题——用每月两万元的住宿费雇两个保姆绰绰有余,完全可以满足其整点吃饭等日常需求。这意味着,住进养老院并非是受生活所迫的无奈之举,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一点都不惨,甚至可以说很奢侈。在此意义上说,北大教授的养老模式难以复制,费用就是最大的门槛。

  当然,养老院也有公办、民办和不同档次的分别,只要自身有愿望、子女不阻拦,卖房养老的模式也并非无法效仿。可见,当前制约老人走进养老院的阻力,绝不仅是钱的事儿,个人观念陈旧和养老机构的不足、不专业也是重要原因。钱理群的举动说明一点,只要钱不是太大的问题,高端养老机构完全值得托付,甚至是更好的选择,关键是你愿意走出这一步吗?

  观念的改变最难,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当前的形势已不容继续等待。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我国就迈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目前正处于老龄化加速阶段,2012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9.4%,2050年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3亿。届时我国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4。更重要的是,持续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4:2:1的家庭结构在城市中极为普遍,居家养老显然并不现实。面对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比例不断提高的局面,入住养老院必将是未来主要的养老方式,其专业性优势也是不可替代的。有数据显示,慢性病所致的护理要求是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重要动机之一,慢性病越多越严重,老人的意愿也就越强。显然,钱理群夫人患病后无法照顾二人生活,也是他做出这一选择的原因之一。

  在巨大的养老压力下,进入养老院恐怕是未来很多老人必须做出的正确选择,前提是养老机构必须要健全和专业。这就要求,我国应尽快形成公办与民办养老机构各司其职的结构体系:对于经济窘迫和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政府要兜底养老,建立类似于低保的补贴制度;对于经济宽裕和完全能够自理的老人,民办养老机构应当提供不同档次的专业服务,尽可能满足不同老人差别化的需求,从而赢取老人和子女的信任。

  当住进养老院成为一种体面甚至主流的选择时,谁还会大惊小怪呢?当人们还难以接受这种未来的养老方式时,钱理群用他的行动表明,这实在没什么大不了的,为什么不呢?

  文/宋鹏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