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蒋璟璟:超越“接班人”模式,民企存续才有更多可能
//www.workercn.cn2014-05-29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更多

  所谓“子承父业”,其实是最封闭、最传统的公司维系方式。因其高度仰仗下一代的个体品质,故而存在显而易见的脆弱性。

  日前,广东佛山市首批48名青年民营企业家结束了为期半年的国企挂职生涯。自去年11月底,佛山市委组织部挑选48名青年民营企业家,分派到36家国企挂职。“佛山民营企业已进入新老交替关键时期。这是佛山首次采取挂职形式来培养青年企业家,带有试探性质。”佛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元新说。

  “接班”问题,几乎是所有民企必须直面的宿命。由于“接手者”处置不当,导致上代人甚至几代人事业积累败尽的故事,公众早已屡见不鲜。基于种种前车之鉴,佛山有关部门索性未雨绸缪,高调抛出“青年企业家培养计划”……这份浓浓的忧患意识固然可赞,然而其间是否有角色错位之嫌,却也颇费思量。

  倘若单纯从效用角度看,组织企二代挂职学习,也算思路清晰。按照设想,该举动既能避免人才和资本外流,也能增强民企生存能力,保持区域经济的后续活力。且在具体操作环节,此次培训的种种安排,也在最大程度规避“非议”。比如,挂职者不发工资、不参与决策,只以学技能、适应环境为侧重。可事实上,即便这般小心翼翼,公众的质疑也未彻底平息。

  舆论怨念所指,实则是超越效用层面的,而是指责官方出面培养企二代,有越俎代庖之嫌。特别在经济自由主义拥趸看来,政府介入企二代的训练,扰乱了市场自发的淘汰秩序,其事实上折射了某种“地方保护”的倾向——而在原生态的游戏规则内,所有民营企业主,本应为自己的教育失败承担全部责任。如今,官方的干预,注定要破坏企业之间的公平竞赛。

  “企二代”的培养,之所以引发各方关注,根源还在于多数民企的存续方式太过单一,太多依赖家族之内的血缘传承。所谓“子承父业”,其实是最封闭、最传统的公司维系方式。因其高度仰仗下一代的个体品质,故而存在显而易见的脆弱性。从此角度看,不论是家族还是官方,对接班人培养过于执拗,都未免陷入了某种极端的狭隘。

  高度文明的商业社会,本应有更多选择来维持民企的未来。比如,引入股权激励机制。通过股权的适度分散化,来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再比如,雇佣职业经理人。借助其专业的管理知识,来实现企业的良性生存……或许,民营企业的接班之困,从来都不是“子败父业”所致,而是因为“企一代”们,太过执迷于“父贵子荣”的僵化传统。

  佛山官方插手企二代培养,虽然善意满满,却终究只是在娇惯着一种落后的接班模式。与其微观干预,不若宏观布局。相对于组织青年企业家挂职,推动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存续模式,无疑更加名正言顺。事实上,区域的经济竞争力,从不取决于民企的平稳接班,而取决于充分竞争之后的资源重组和优胜劣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