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PM2.5破1400:反思雾霾中“人的因素”
艾吾
//www.workercn.cn2015-11-18来源: 中工网—《四川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天气预报除了大风就是雾霾”、“擦玻璃等风来”……继沈阳PM2.5均值一度突破1400之后,北京市最近空气质量也达到中度至重度污染水平。以雾霾为代表的心腹大患,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雾霾的成因跟空气湿度大、风速低、污染扩散条件差有关系,但雾霾形成中“人的因素”,更值得我们警惕与反思。

  有人说,当前经济转型已经到了闯关夺隘的关键时刻。尤其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位居全国末位,若是采取关停排污企业、工地停工、机动车限行等措施,势必进一步拖累经济。然而,面对绿水青山还是金山银山的天平,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没有健康环境,没有绿水青山,一切发展和进步都将失去最基本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法,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抓发展,只要方式得当、路径正确,不仅不会拖累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无论是循环经济,还是低碳产业,都是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深化转型发展,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在提高经济“绿色度”的同时,经济本身也获得了扩容。一言以蔽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十三五”时期的“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我们才能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基本、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思维方式上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坚守生态文明的红线和恪尽职守的底线,我们一定可以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