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二七塔下】老厂房涅槃提供转型升级示范样本
前度郎
//www.workercn.cn2017-11-06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北京青年报》日前报道,作为昔日的机械、纺织、电子、化工、汽车等五大工业基地所在地,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已成功将30家企业的老旧产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改造建筑规模达到193.30万平方米。

  每个时代,都有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标签。破旧的工业厂房,既是一个时代繁荣的象征,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工业化的持续和城市化的推进,辅以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以前作为时代见证的老旧厂房,则成为城市建设与产业推进中面临的一道坎。如果说老厂房是旧经济模式的物化形态,那么如何让其在新时期焕发出“第二春”,则有“去产能、调结构和转方式”的现实考验。

  把破旧的工业厂房“变身”为文创产业街区,涅槃成集文化展示、电子商务、创意办公为一体的时尚文化集散中心,使之实现华丽的转身,朝阳区无疑交出了一张满意的答卷。综合来看,老厂房的涅槃具有几个鲜明的特色,一是实现了工业型向服务型转变。从机械、纺织、电子、化工、汽车等五大工业基地向文化产业园的转变,实质上是由传统工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不仅是一种经济形态的转变,更是发展方式的质的飞跃。

  二是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传统所体现的不仅仅是物化的形式,更在于内在的理念与思路。任何一种经济形态都不会单一存在,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影响与融合。一、二、三产业并非独立存在的产业形态,而是各种生产要素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等配置使用模式。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其发展依赖于资源禀赋结构。因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培育,要建立在以现代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产业资源禀赋结构上,实现有效的改良与改造。

  三是把保旧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最科学的产业升级与提升是“因势利导”而非推倒重来。在朝阳区的“老厂房改文创园”转型中,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修旧如旧,老厂房原有的园区格局并没被破坏和颠覆,而着重改造园区的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以更好地适应文化企业办公、时尚秀场、设计体验、创意餐饮等复合式文化艺术园区,则有供给侧改革式驱动。如同餐饮服务一样,食料并无实质性变化,只是操作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就会呈现出别样的风景。保留下来的只是旧的遗址,创新的是模式与方式,是结构与内涵,自然会“旧貌换新颜”。

  新常态之下要有新思路,这个新主要体现在创新与革新上。经济转型怎么转,结构怎么调,如何实现从传统到现代,既需要抽象的理论指导,更离不开接地气的具体实践。老厂房涅槃成创业园,最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创新与改革,最值得期待的地方也在于此。以此为路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必然有更加可期的前景。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