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培育工匠精神是项综合工程
金备
//www.workercn.cn2016-03-22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年来有识之士指出,劳动者最珍贵的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之所以珍贵,是因为缺失。据日前《河南工人日报》报道,河南省总工会出台《关于实施“十三五”万名大工匠培养选树计划的意见》,提出推动企业每年培养选树2000名大工匠,“十三五”期间全省选树1万名大工匠,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实现全覆盖。

  什么是大工匠?是指某个劳动领域或行业中技能高超的领军人物。选拔评选大工匠,是培育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步骤,因为工匠精神的物化是超凡的劳动技能,但高超的劳动技能却不是工匠精神的全部。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认知,是一种信仰。信仰的培育,需要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而我们尊重技工人才的社会氛围,在追求物质利益急功近利的浮躁中,大大被削弱了。

  有统计数据显示,近四五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一年难于一年,而职业院校就业却风景这边独好。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90.4%,全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笔者曾听洛阳一家职业院校的人讲,他们的学生尚没毕业就被“订购”一空。但形成反差的是,职业院校毕业生高就业率的背后却是生源匮乏,以致有的职业院校以“蒙骗”来招生,还有的中职学校因生源不足只能关停。由此可见,蓝领工人的社会地位不高,社会所认知的知识改变命运是要上大学,做蓝领不体面。

  职业教育以培养一线高级蓝领的明确定位,使学生对就业身份有一定的认知,使他们的就业率较高,不像大学毕业生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象。但职业教育仍存在缺陷:长期以来,满足于培养技术工人作为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定位,却缺少工匠精神的培育。如网上有个帖子,一位企业老总发问:“数控机床这东西没什么神奇的,我招一个农民工,培养半年照样可以操作。那么请问你,我要职业学校培养三年干什么?”

  这个企业老总说得很现实,培养一个劳动者胜任某种岗位的技能和能力,也许并不需要很长时间。而且人们在职业生涯中也不一定一成不变,为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或由于无奈而转岗转行从事另外的工作也在情理之中。因此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某项劳动技能,还要培育学生的分析能力、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沉稳拒绝浮躁,就是培育工匠精神。

  就如现在风行的机器人,机器人虽然可以替代工人,却不能替代工匠精神。而且机器人是由人制造的,机器人大规模的出现必然需要有更高技能的人才。工匠精神,就是保证高技能劳动人才涌现的支柱。

  对于培育工匠精神社会氛围的形成,就需要提高劳动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而社会地位又是由劳动技能人才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来决定的。由此可见,培育工匠精神涉及的方面很多,是个需要滴水穿石的综合工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