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范德州:保护一线发明 需要对症下药
//www.workercn.cn2014-07-14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瓦斯抽采队维修工杜贤义近段时间既高兴又郁闷。高兴的是由他研制的抽放钻孔一氧化碳、瓦斯、粉尘“捕捉器”试用成功,在国内煤炭行业属独创,企业针对该项目拿出90万元科研经费注册了专利。郁闷的是他多年来与班组员工一起研发的其它小型钻机技术革新项目却没有那么幸运,由于没有申报专利未能得到有效保护。(7月12日《工人日报》)

  权威资料表明,截至2013年底,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2件,不过,让我们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发明,尤其是众多“一线发明家”的发明成果,目前还只是处在“只利而无专”的休眠状态之中。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瓦斯抽采队维修工杜贤义的遭遇,只是冰山之一角。

  造成一些“一线发明家”尴尬现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申报专利的高昂的代价与繁杂的手续,是众多一线发明家的不能承受之重。据了解,国家专利局相关文件规定:发明专利申请费900元,加上登记、印刷、印花费等,合计2500元。至于手续之繁杂,更是让职工发明家苦不堪言。苦不堪言的直接结果就是,职工的很多发明,因为无法获得专利保护而被他人轻易占用。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原机电总工程师范应恩坦言,维修工花大力气搞出的革新技术,被一些人不打一声招呼,上门“瞧”一眼,拍几张照片就占为己有,这对工人创新积极性的伤害不言而喻。

  然而,这也并不是死结。如果我们能够对症下药,完全可以药到病除。这方面,河南油田水电厂的创举,值得借鉴。为了将员工的智慧充分挖掘出来,河南油田水电厂将小改小革活动与企业科技进步工作统一安排、统一考核,统一表彰,激发了员工参与小改小革的热情。为此,他们不仅承担了广大职工每年的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费,而且,针对员工对专利工作申报程序不太熟悉这一难题,还专门在技术科设立了负责专利申报工作的岗位,有效提高了专利申报工作的成功率。如此一来,职工的发明就能很快的应用到生产一线上,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表面上看,河南油田水电厂似乎是做了一次又一次的亏本买卖,其实这是一种长远而高效的投资。这样的投资,激发了员工积极为企业贡献智慧的主动性,在小改小革的过程中也能够解决许多生产难题,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如此获利,显然不是那一笔费用就能够解决的。甘肃省政府控股的大型国有企业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为我们提供了范例。为大大激发职工的创造活力,公司建立健全了三个机制: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运行机制、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参与机制与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的评选奖励机制。而这三个机制的背后,同样是公司的直接投资。

  由此可见,企业的高度重视,各种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不仅充分调动了“一线发明家”的创新热情,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为他们申请发明专利,从法律层面予以保护,如此,众多职工发明家,就不会再为技术革新不能申报专利而困扰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