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陋室观复】读书怎么成了苦差事
欧阳
//www.workercn.cn2016-07-2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睡眠欠佳有不短的时间了,好在心性还算平和,夜半无眠的时光就翻看一下文字,或翻书,或读屏,体会一下纸质书和电子屏之间不同的感觉。

  对习惯了纸质书的我来说,翻书比翻屏还是要惬意一些,一方面是系统的专门著述前后乱翻比较方便,备三两书签切割值得玩味的书页,装成一个读书人的样子,嗯,很不错。至于读屏,可能业务不精吧,总觉得找寻需要反复阅读的东西比较麻烦,虽然复制粘贴可以有,但防盗防贼的商家总让您不顺心。有时候想想,电脑控、手机控给人的感觉像是玩家,不仅浪费能源,还缺少手握书卷的文雅,故而觉得还是旧式的书有趣味。

  不过电子文本便于传输,也很好,自己就时常将自认有意味的文字在网上转给朋友分享,有时朋友还有很好的回应。近日里就很有几位不怎么看书的朋友回函说:怎么老是半夜?睡不着觉啊?大家一致认为我的失眠很可能就是读书之故。

  凭良心说,俺不知道朋友们的推论是否成立。作为胸无大志的人,俺把翻书视为打发无聊时光的无奈之举,没觉得疲惫,反倒是不时享受被棒喝的欣喜。不过这些私念不好公有,在对其嗤之以鼻的朋友看来,我读的那些非历史、非文学书籍让人胡思乱想不说,还耗费脑细胞,“别跟我说好玩儿,根本就是苦差事。”

  对这些自嘲读书少,但对读书也有切身体会的朋友,我只好闭嘴。事实上读书苦不是他们在说,大家都在说,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家长说“要刻苦读书”,国家、社会等系统文化集合体也明确,莘莘学子必须排除各种艰难困苦,为国家、民族发奋读书。

  您看,不只是传统文化视野下的读书(学习)是苦旅,现代的认知也带着悬梁刺股的苦命根子。

  这是一个奇怪的悖论。读书之于进步,本来的意味是更快乐、自由的未来。放下宏伟蓝图,往小处说,释疑解惑也该是快乐的吧,像毕达哥拉斯那样的神人乐此不疲地沉迷于释疑,孔子也宣称学习是不亦乐乎的业务,读书(学习)怎么就沦落为苦海了?更费解的是读书必须受苦,像苦其心志面壁十年之类的奇谈怪论,居然就成了碑铭。这有点拧巴,让人困惑。

  要说呢,“文明社会”并不缺乏学习快乐的布道人,但在惯常的理解中,苦学帮更多。还记得中国教师传教英伦的争吵吧?说的就是关于快乐教育和刻苦严苛的话题。虽然“娱乐”派称中式教育损害学生创造力,但作为回应,苦学帮援引英国精英学校官长言论说:和中国一样,他们所奉行的也是严格、苦读的模式。这赢取了更多家长和业者的心声,不管怎么说,要在考试成绩上领先,苦学是必须的。

  只是“苦海”会蚕食掉读书最后的兴趣,并且,据说因之产生的厌恶心理也会损毁创造力,所以呢,也有人反思,于是一些专家练习娱乐理论,说是让孩子在娱乐中学到知识。

  这是反思结果吗?有趣的活动取代乏味的公式记忆或许不错,或者还真能在游戏中增长知识,问题是未知世界的探索从根本上讲,决然不是快乐的事,耗费精力和时间的苦读才是正解。

  然而,非娱乐的求知探索并不是苦海。

  站在任何人的立场上,做有兴趣的事,身心的劳累从来就不是障碍,即便是真苦,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也一定会演变成快乐的时光。累并快乐,本质上是愉悦的。就身心自身的体验判断,任何娱乐的喜悦,相比坚韧奋斗之后战胜困难的畅快,都不值一提。只有那些不愿意却不得不去应付的身心劳作才是苦,不只是那些劳神费心却并未提升判断能力的被动记忆使读书堕入苦海,那些驱使个性殊异的学子行进在狭窄轨道上的规制和强加的意志力同样不会带来乐园……

  苦海还是乐园?我之读书是乐园,因为养成了“恶习”,“朋友”所谓读书苦也是“真相”,撇开这些情趣选择,现实的“读书之苦”实际上是和读书本身无关的附加零碎:是功利目标的驱使,是规训强制的欲望扭曲了读书该有的容貌:是“奉旨”让读书成了苦差事。

  然而,难解的疑问是,对家长、学校,甚至族群文化体来说,功利目的与性情驱使、情趣之累和奴隶之苦,如何分清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