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法思清话】100个孩子的生命该带来些改变!
张伟杰
//www.workercn.cn2016-07-2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比“问责”未尽到监护责任的父母更重要的是,人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关注湖面、池塘、水坑以及江河等水环境周边的公共安全问题上。

  本周,山东商报发布了一条让人心碎的报道。据该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山东省17地市溺亡的孩子至少100人。其中,超过9成是男孩,年龄大多在10~17岁之间,最小的才2岁。

  除了这些数据,另一个事实也令人难过——记者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成为溺亡事故的高发群体。”

  在只有老人和孩子的“留守家庭”中,孩子的吃饭、上学有时都无法正常解决,要求老人时时看护着顽皮的孩子,恐怕真的有些苛求了。追问父母该如何尽好监护职责,自然成了类似事件后人们的第一反应。

  父母是未成年人子女的第一监护人和责任人,有义务抚养、照顾自己的孩子安全健康地长大。无论经济条件限制,还是有特殊的家庭因素,都不是父母让孩子留守的理由。然而,“丧子”之痛或许已经足以“惩罚”没有尽到义务的父母,因为对于正常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失去自己的孩子更加悲伤的事了。

  事实上,比“问责”未尽到监护责任的父母更重要的是,人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关注湖面、池塘、水坑以及江河等水环境周边的公共安全问题上。

  每年夏天,“孩子溺亡”事件频频发生,不同的只是时间、地点和人物。

  游泳、玩水成了孩子尤其是男孩最危险的游戏之一。据有关机构调查统计,目前在中国14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原因中,溺水事故占了57%,成为青少年意外身亡的头号杀手。平均一年至少14600名儿童死于溺水,每天至少40人溺亡。

  意外之后常为这些孩子的 “不听话”而感到遗憾,甚至还想埋怨:孩子啊,你们怎么如此不懂事?

  明明水库旁边写着“禁止游泳”,你们为何还是要下水?

  明明只是个臭水塘 , 你们却要去游泳 ?

  明明江河汹涌,你们偏偏不惧危险?

  ……

  然而,懵懂的孩子们已经用生命为自己的“冒险”付出了代价,而深谙其中凶险的成年人们依然忽略公共安全的改善。

  难道我们不能做得更好?难道那些水库的管理人、水塘的拥有者和江河的守护者们不能让这些水面更加安全?

  2014年世卫组织就曾提醒各国:全世界每年有37.2万人死于溺水,如果各国不采取行动,这一数字还有可能上升。

  世界卫生组织在当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世界上每小时有40人因溺水而死亡,其中,5岁以下儿童的风险最大;绝大部分溺水事件都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

  世卫组织还提出了一些遏制“溺亡”发生的预防措施。地方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在水边加装护栏;为儿童提供日托中心等安全场所;协助儿童掌握基本游泳技能,并向人们讲解安全救护和复苏方法。国家级干预措施包括:改进划船、航运和摆渡法规;改进水灾风险管理,并实行全面的水安全政策等。

  当我们的国力日渐强盛之时,完善与民生相关的井盖、道路和水面等公共设施自然环境的安全状况已经成我们给予极大关注的事情。正如刚刚逝去的这100个孩子。如果水域周围不止有“禁止游泳”几个冰冷的大字,而是有着严密的防护设施让人难以进入,抑或是有足够的人手不断巡逻,或许这个数字就会大大降低。

  有一条与溺亡不相干的消息能为减少溺亡悲剧提供思路——在经历了四十多年的“裸跑”后,北京的地铁一号线于7月18日在永安里站正式安装了站台屏蔽门。近年来,北京地铁一、二号线乘客自杀和被挤掉下站台事件偶有发生。对于这些危及公众生命的意外事件,北京地铁用实际行动来说“不”。

  拍板这一决定的负责人一定意识到了,即便是自杀这种个人自我伤害行为,也可以通过完善防护设施来最大程度地挽回生命;而对因拥挤而发生的意外,更是可以有效防范。

  这样的管理思路,应当成为防止未成年人溺亡的公共安全管理思路。毕竟,只要防范得当,意外的发生率就会大大降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