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发展校园体育,莫只唱足球“独角戏”
沙洲
//www.workercn.cn2015-04-01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今年开学后,有关学生体育运动的最热词莫过于“校园足球”。《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14次提到了校园足球,明确要把校园足球作为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根基的基础性工程。一时间,各地都在积极响应,但不好的苗头也随之出现,那便是用足球项目替代原有的其他体育项目。对此,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日前明确表示,开展足球活动,绝不是说不开展别的体育活动了,而只是让足球起到一个引领的表率作用。

  校园足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足球人才,甚至不久的将来一洗我国足球之多年“雪耻”都善莫大焉。不过,校园足球的发展、足球人才的培养都需要遵循科学规律,一哄而上,罔顾学校实际,盲目发展足球,甚至将足球代替校园的其他体育活动,无疑是十分可怕的。刘鹏局长的“发展足球绝不是说不开展别的体育活动”的理性表态,可谓相当及时。

  这次从国家层面高调提出足球改革,尤其重视校园足球的发展,政策制定的层次高,地方也因此积极落实。不过,自上而下、大张旗鼓的足球改革,容易做出成绩,也容易搞成“政绩”搞成“运动”。从现实来看,短短数月内,校园足球就有“异化”的迹象,正在朝着功利的方向奔去。

  最为人们诟病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看似在发展校园足球上热情十足,实际瞄准的却是政绩资本,把好经念歪,一心打造“政绩足球”。为了短期内出成绩,树立样板式的校园足球,罔顾当地实际情况和师生感受,不惜一切代价运动式发展,甚至有独尊足球之势。不久前,盛传山东省教育部门为了支持校园足球3年计划,暂停大学生篮球、排球联赛,尽管有关部门随后进行了辟谣,却语焉不详,无法消弭人们对于一些地方和学校借《方案》做文章,让足球在校园体育活动中唱“独角戏”,搞足球“大跃进”等功利性冲动的担忧。

  今年两会上,姚明那句略带“醋意”的“我很嫉妒校园足球”,再次引发大家对校园足球的关注以及发展校园体育的思考。足球进校园,已呈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方案》提出,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现有5000多所的基础上,2020年达到2万所:“完善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长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允许足球特长生在升学录取时在一定范围内合理流动”;不少地方喊出校园里要“人人会踢足球”的口号……足球是否会变成下一个“奥数”,校园足球到底是不是人人都踢足球,人们不免感到困惑。

  如今,在一些地方出现的用足球项目替代原有的其他体育项目,绝不是什么好兆头,也不是《方案》出台的本意。如果只重视足球,踢功利足球,就违背了足球发展的规律,最终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成为“教育败笔”。校园体育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管是足球也好,篮球、排球、羽毛球也罢,被学生喜欢才具有生命力;学生也应该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而不是花园里统一被修剪的枝桠,只能朝着预先规定的方向生长。

  令人欣慰的是,在足球浪潮席卷校园之势时,我们还能听到一些冷静的、理性的“好声音”。如不久前,广州市副市长王东明确表示,发展校园足球不能太功利,足球踢得再好中高考也不会加分,这给采用何种激励政策来发展足球带来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此番,刘鹏局长“发展足球绝不是说不开展别的体育活动”的表态,是及时纠偏,更是对大局负责的表现,自然也是出于开展好校园足球活动,进一步发展校园体育,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期待地方政府和学校能够深刻领会到体育总局局长这番话的深意,科学、理性地发展校园足球,让足球成为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起到引领、表率作用,而不是与功利捆绑,唱着单调的“独角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