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治理“择校”乱象需要社会监督
//www.workercn.cn2014-04-28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中工时评:治理“择校”乱象需要社会监督

本网评论员 沙洲

  近日,从教育部到地方政府,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乱象频频出拳。如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严查以钱择校、以权择校。而日前北京教委发布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宣布从今年起,取消共建入学方式,更是引起社会各方关注。

  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尤其是小升初乱象,被人们诟病已久。相对于以钱择校,以权择校更是因为某些阶层与优质校之间共谋的权力寻租行为,引起民众的极大不满。这一现象在首善之都北京尤为突出,而共建是最有北京特色的入学方式之一。据民间机构统计,共建生大约占优质校生源的10%,以这一入学方式为代表的以权择校成为普通家长的“头号公敌”。今年,在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大背景下,北京政府拟取消“共建生”,让社会看到了其改革的诚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北京市发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中,并没有明确提到取消“共建生”,仅仅是在新闻通气会上,由新闻发言人口头宣布这一政策;而北京教委也没有发文公告与哪些单位取消共建关系;优质校将因此释放多少名额,这些名额如何分配等都是未知数。那么,这一明显带有尾巴和不彻底性的政策能否真正落地,还有待观察。

  十多年来,共建入学方式让一些特殊群体受益,整治义务教育择校,尤其是小升初择校乱象,首先从取消共建开始,是在推动教育公平的路上迈了一大步。不过,能否全面取消共建,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必有一番博弈。

  而明面上的共建生消失后,托关系找门路的“条子生”,能不能在北京推行义务教育新政以后有所减少呢?这一方面要靠制度的完善,堵住漏洞,以防以权择校者想方设法通过“换马甲”的方式达成所愿,另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有力的监管和社会的监督。北京今年开始将启动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实施严格的计划管理,削弱校长的权力,将制定招生计划的权限归到区县教委,如果这一政策严格执行,但愿能有效堵住条子生钻政策的空子。

  人们“择校”的迫切和恐慌感主要源于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大背景下,争相追逐优质资源,但是义务教育阶段招生信息的种种不透明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面对社会对义务教育入学问题的关切,缓解择校热,尤其是以权择校的关键,是引入监督机制,这种监督不仅要靠行政部门,更需要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当下各地出现学区房价格高企、潜规则盛行等各种乱象,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缘由是民众缺乏监督权。

  由于义务教育的属性是公共产品,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它的所有者属于公民,监督义务教育的实施状况应是民众的权利。政府应该积极促进独立、专业、规范的第三方专业监督,建立有效的渠道,如热线电话、信箱等,接受来自家长、社区、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建言献策、举报批评。

  此外,因为就近入学仅仅是促进教育均衡的手段之一,但是如果没有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政府加大投入、教师良性流动等方面的配合,强推就近入学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反而出现了当前学区房房价一路高涨等乱象,义务教育入学拼爹现象更加来势凶猛。因此,在大中城市积极推进就近免试入学的过程中,政府是否有可行的方案和措施继续推进区域以及校际教育不均衡问题的解决,也是需要社会各界监督的重要内容。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