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刘颖余-正文
由欧洲杯忽然想到“毒跑道”
刘颖余
//www.workercn.cn2016-06-18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按常理,人们更关心自己身边的事情,但也不尽然。比如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欧洲杯,除了几个曾经和中超发生过关系的球员,我实在看不出它和中国有多大关系,但国人对它的热情,那叫一个高。我身边许多人都在讨论欧洲杯,唯恐别人不知道他昨晚熬夜看了球。电视台也是连篇累牍,左一个豪门右一个盛宴,连街上卖鸭脖子的也打着欧洲杯的广告,由此可以想见欧洲杯在中国的热度。

  也不知道怎么了,由欧洲杯我竟想起“毒跑道”。二者风马牛不相及,但我老觉得它们有某种隐秘的联系。我的意思当然不是,一个深受“毒跑道”困扰的国家及民众就不配去关心欧洲杯,但不可否认的是,公众对于欧洲杯的热情,和对于“毒跑道”的淡然,两个同样真实的图景叠加在一起形成的反差,让人并不舒服。

  固然,欧洲杯是欧洲的,也是全世界的。中国人踢不好足球,难道还看不好足球?但扪心自问,对于中国体育来说,是学习欧洲杯重要?还是根治“毒跑道”重要?无论是作为一个媒体人还是一个体育迷,我都会选择后者。原因简单极了,它和我们身边每个孩子、每个家庭有关,和中国的未来有关。

  在欧洲杯的喧嚣中,我很欣慰,咱们的国家通讯社没有忘记“毒跑道”的痛——《五问“毒跑道”》,其勇可嘉,其情可感,其辞恳切。只是痛定思痛,后果如何,留下的仍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有关“毒跑道”,技术问题,我知之甚少,但不容怀疑,在中小学校园和幼儿园里更换塑胶跑道,其初衷一定是好的,体现了社会和学校对于体育的重视。而从孩子和家长的角度,又有谁愿意在土路和煤渣、水泥操场上奔跑呢?无论从哪方面讲,这都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但好经为什么最终被念歪了呢?新华社的“五问”,从源头到监管,都讲得一清二楚。我无甚高论,却也有几点沉痛的启示:

  一,重视体育,不是说说而已,而是需要资金支持和设备投入的。换句话说,体育是一种消费,免费玩体育的时代或将一去不复返。

  “毒跑道”为什么有市场?最重要的原因是它便宜。与其说装“毒跑道”的学校重视体育,倒不如说它们更重视上级部门的意志。什么时候,我们的学校在购买体育器材时,也能像购买其他教学设备那样舍得,那才是真的重视体育。

  二,“毒跑道”屡屡出现,凸显了转型期中国体育产业的窘境。据新华社报道,在塑胶跑道的招投标中,评标体系明显倾向于大型建筑工程企业,专长于体育设施制造和施工的中小企业处于明显劣势。此外,对于监理方的指定,国家没有相关规定。我国目前还没有专业的体育设施工程监理单位,一般来说,招标方可以自行指定第三方监理。但大部分招标方和校方不懂专业知识,通常委托给生产商和施工方,由其确定监理公司。部分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会寻找对其有利的监理方。

  将“毒跑道”归咎于相关学校的体育消费意识和国家体育产业的孱弱,或许并不公平,毕竟,它涉及太多部门,体育仅仅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但反过来看,在一个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相对成熟的社会里,“毒跑道”的悲剧发生的可能性显然会小得多。由“毒跑道”审视中国体育,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三,和上述两点密切相关,体育从来都不是存在于真空中,它和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存在着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乐观地认为,“毒跑道”虽然让人沉痛,但它不会影响整个中国社会对于体育价值的重视和认识,也不会阻挡中国体育转型的脚步。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中国体育这些年最积极的变化是从天上回到人间,从“嘴上”转到了行动中。由欧洲杯想到“毒跑道”,似乎过于突兀,也有点矫情。但我其实没有一点反对大家在欧洲杯期间“坐而论道”的意思,我只是更希望,在未来没有欧洲杯的日子里,可以有更多的孩子在干净、健康的跑道上快乐地奔跑!如此而已。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