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对洪灾的“怪话”是反讽还是轻佻
普沙岭
//www.workercn.cn2016-07-06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南方的暴雨与洪灾仍在持续。7月4日、5日的社交媒体上,多位知名人士转发了一张橘子洲被洪水“围困”的图片,所配文字是:继辽宁舰后,完全由湖南人自主研发,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第二艘航母“长沙号”,今天正式下水航行。此图此语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同在这几天,有的城市洪水弥漫街道、体育场里被灌满了水等一些图片被调侃为“都市看海”“灌出一个游泳池”,对这些说法也出现了不同声音。有媒体刊发评论认为,这些“看洋相”“说怪话”“为黑而黑”,是对灾区群众的伤害,但也有不少网民认为,大家对城市“看海”的调侃,本身就是对于城市防洪能力不足的一种另类批判,“总不能不让说话吧”。

  到底是反讽、批评,还是轻佻?这是一个耐人琢磨的命题。首先必须要说,作为主流的声音,这几天媒体上更多的,还是对于灾情的报道,还是对于抗洪抢险战士的致敬,即便有批评,也还是严肃地在讨论城市排水系统、政府水利建设的不足——调侃或略带戏谑的表述,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在一个由数亿个体组成的国家,在人人皆可在网上发言的当下,出现类似一点“怪话”,倒也不足为奇,也不至于上纲上线。这是我们讨论这个话题的基本前提。

  辨析网民对于洪水中“怪话”所持的态度,或认同或排斥,能够看出公共表达场域里,民众心中一些自发性的伦理认知。这种认知,即便是更强调“调侃也是反讽批评”的转发者,也有值得倾听、体味之处。

  灾害的不同程度,会有不同程度的对于表达尺度的认识。比如说在偶发暴雨城市里出现各种开车如开船、坐个大盆子滑行,有人调侃之玩笑之,无伤大雅。但一旦这种洪水不仅破了家财,导致有些同胞无家可归,甚至有很多生命无辜逝去的时候,不同的声音也会渐渐多了起来,这个时候再去调侃“看海”,大家会觉得你太过轻佻,漠视生命。橘子洲的图片也一样,如果只是洪水漫上来造成一幅犹如航母行驶在大海里的图片,或许网友不会那么反感,现在的问题是,长沙七八十万人受灾了,房屋冲没了,很多人有生命之忧,并且还将有暴雨侵袭,这个时候调侃一张图片,也就难免被认为人不善良、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抖机灵,令人生厌。

  有角度不同的看法被表达出来,出现一些互不认同的“杂音”,本质上讲是一个好事情。从善意的角度,我更倾向于将其归因于,表达者与受伤害者的距离感——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只是从媒体上有限地看了几张照片,还缺少一种共同感。所以,也不要指望简单地“消灭”对方,至少可以互相做个镜子:幽默、调侃、苦中作乐,是一些远距离者揭露、批评的表达方式,这种反向的表达,不能说绝对没有正向的意义。就如单向度地颂扬抗洪救灾精神,同时也不能忘却,抗洪战士的壮举与悲情,并不能代替对于日常懈怠之处的检省。每一种表述,或许都只能从一个侧面,呈现一个命题的价值,而不足以包揽所有的角度。

  在争论背后,我们仍可以欣慰地看到:悲天悯人是一种基本的情怀,不管是爱之深责之切,还是爱之深不希望责怪之声干扰当下的救灾,这种悲悯的情怀在公众的骨子里头,始终都没有丢,只是理解方式的不同。所以,严肃的肯定、严肃的批评;还是戏谑地肯定,戏谑地批评,方向上不应该完全对立起来。反讽,还是轻佻,取决于有没有一颗包容的心,去倾听,去理解;取决于我们能否在一个现实的基础上,去寻求有益的改进,真正实现“多难兴邦”。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