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车改后 我的出行“组合拳”
严辉文
//www.workercn.cn2016-06-29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前几天,到位于汉口老城区的上级对口单位参加一个工作会。与会者们照例提前几十分钟到达会场。会前的时间,人们热议的话题是:已经车改了,你是怎么过来的?

  我听到交谈者给出了各式各样的答案:互联网约车、私车家、拼车、公交车等等,符合我对车改后公务员出行方式的想象。

  住在新洲区的我,毫无疑问,应是所有与会者中距离开会地点最远的人。这一天的会议定在下午3时,接到会议通知后,首先要想的第一个问题是:怎么到达?众所周知,这在从前是一个不需要费脑筋的事情。

  拿到会议通知,办公室自会安排车辆出行。而且就算那个对口的上级单位位于路线复杂的老城区,专业司机也不会畏难。到达地点后,我等先下车去开会办事,司机可以慢慢找停车位;实在不行,还可以就近路边晃悠,反正只要人不离车,总会找到空当,也不至于被贴罚单。现在情况不同了。假定开车前往,我到了时间必须人车分离,赶到会场参会,车子这种东西又不能背到身上随身携带,停车就比以往更麻烦。

  我先上网查了一下路线,决定采取开车与乘车结合的方式解决问题。中午在位于新洲区邾城街我的单位吃罢工作餐,立马驱车西进。到达宽阔且拥有众多停车位的阳逻开发区广场后,我就把车停好。回到汉施路边的公交站,不久就拦到一辆到达汉口新荣村方向的公交车。中午这个时段,乘客较少,即便这回是半路上车,也能找到较舒适的座位。大约50多分钟后,车到汉口堤角,我照计划下了公交车。转轻轨,十余站,不到20分钟,就到达了上级对口单位所在的繁华地段。

  一看时间,刚过下午2时。看看离开会时间尚早。在那条街上,我发现了一个带咖啡、上网功能的书吧。那里有一个四周堆满书籍并由空调机制造的清凉温馨环境,我点了一杯“美式咖啡”,顺手拿出挂包中那本已经看过了的马尔克斯短篇小说集,翻开马尔克斯晚年在自传中提及,重新出版仍可以不易一字的杰出短篇,一边休息,一边换换脑筋。

  散会后,已近下午5时。我随着汉口繁华老街拥挤的人流,回到了轻轨站。与来时方向相反,乘车东向到堤角站下车。然后换乘到阳逻的公交车。在阳逻街童院村站下车后,我正想步行赶往几公里外的阳逻开发区广场,一辆载人摩托有偿帮我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取车,回家。

  由自驾、公汽、轻轨、摩托车接力输送,我用“组合拳”的方式,完成了一趟单程距离约七八十公里,大约算得上是短距离出差的公务出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