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敬一函:回避镜头 实为回避问题
//www.workercn.cn2015-11-24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9月,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贵阳市3万余套保障房闲置。记者就此调查。面对央视记者采访,贵阳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刘朱辩称:“你们搞错了,我不是局长……”23日,贵阳市决定,免去刘朱贵阳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职务;同时表示,对于媒体报道的保障房闲置问题,将启动问责程序,对相关问题进行责任追究。 (见本报今日A4版报道)

  为避开记者采访,刘局长竟称自己不是局长,睁眼说瞎话,这样的行为当然惹人哂笑。细细剖析,我们不难发现,这里头存在三个解读角度:其一,它说明刘局长爱穿“隐身衣”,善于打太极。要知道,对待央视记者尚且如此,那对待来访群众,其态度也就自不待言。这透露,他的群众路线走歪了。其次,此事还说明刘局长的媒介素养十分欠缺。这位局座太低估记者的业务水平,也太轻视记者这个职业。所以,“记者百度官网,刘局长立马现行”给各路看官提供了满满一瓢笑料。其三,现在看来,刘局长躲避采访,当然是因为心里有鬼。一如不少官员害怕在镜头前露面,因为他们经不起舆论围观。

  而今,局长被免,这结局真乃一语成谶。不过,此事仍然有一个线索值得我们注意:国家审计署报告贵阳保障房存在闲置问题是9月份的事,为何当地直到央视记者介入后的11月才启动追责程序?这当然有点晚。换言之,如果没有央视记者的调查,没有视频画面呈现于公众眼前,没有引起舆论热议和围观,这位局座还会被免吗?

  揆诸现实,我们确实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吊诡现象: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成了“新闻敏感”部门。这些部门,媒体是很难获得他们的采访许可的。然而,早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党就提出了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要求。这个制度显然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可现实是,在有些地方,这个制度却被虚置。在一些单位,即便有新闻发言人,也仍然存在失声现象,存在拒绝媒体采访,甚至殴打记者的现象。像刘局长一样,把舆情当“敌情”者,仍然大有人在。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贵阳市副市长被指抢夺新华社记者相机”一事就曾闹得沸沸扬扬。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官员躲镜头这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与作风相关。媒体是一种面向公众的媒介,它带着监督属性。不少官员因怕露脸被人举报,所以少言慎行;因怕留下蛛丝马迹,所以回避镜头。要解决官员躲镜头的现象,各级党委不仅要加强其媒介素养,更要触及其作风问题的七寸。贵阳刘局长这个事已经充分说明,在某些地方,作风建设还需一环接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