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王宇环:文化走出去:用心才会共鸣
//www.workercn.cn2015-06-24来源: 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每一次文化送出国门,都倾注了不少人的心血,牵动着一群人的心。褒奖也罢,建议也罢,都是为了日后做得更好。秉着初心,怀着策略,着眼细处,谨始慎终,中国文化走出去就会越走越实,越走越远

  作为一个书迷,在得知自己从小到大钟爱的几位作家会来参加纽约一年一度的书展时,我激动不已,特地赶到位于曼哈顿中城的书展中心去一睹盛况。一进入偌大的展览中心我便匆匆寻找自己想去的签赠会,然而,当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想见的那位作家,他却遗憾地告诉我书没有运到纽约,寒暄一二之后,他匆匆离去。我徘徊在书展中心的中国展区细细观察:图书布置、文化表演、名人讲坛都称得上劳心劳力,丰富程度并不逊色国内书展,然而中国展区不胜冷清、门可罗雀也是事实,想到那些作家在国内的分量和影响力,我一边为他们叹惋,一边深深思考,这样的国际书展如何办得更好?中国的文化怎样才能更好地走出去?

  发挥华人“桥梁”和“字典”作用

  诚然,文化走出去的受众最终是外国人,但作为过渡和桥梁,华人却是不可忽视的群体。眼下,中国文化走出去还在试水期,不妨通过华人的中介,慢慢辐射到他们身边的外国朋友。老外当中因为一场书展就开始研读中国书籍的人毕竟是少数。因为即使是英译本也存在着文化理解上的障碍,这时候就需要华人的“桥梁”和“字典”作用。我有一位对中国近代史感兴趣的美国朋友,奈何她的中文水平招架不住我们巧夺天工的汉语体系,在推荐她阅读《宋美龄传》的同时,我也会对她的一些问题进行回答,她便会有动力更深入地了解。

  大多身处海外的华人,对祖国有深厚的感情,却没有接触国内最新文化成果的便利。如果书展的受益者首先是远在异国他乡的同胞,则会很容易唤起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向身边的老外积极传播中国文化的热情。爱书无国界。在联合国,我认识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中就有好几位爱书人。在我的介绍和鼓动下,他们开始读莫言的翻译本、看冯唐的英文访谈、上网搜索《三体》科幻小说。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又收到一个外国朋友的短信:“如果不是因为遇到你,我可能不会想到去读中国作家的书。”我真的感到欣慰,“文化走出去”听上去高大上,但当它真正发生时,有时却是润物细无声。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