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唐 伟:告别“半瓶水”的细节性启示
//www.workercn.cn2014-08-11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走进APEC第三次高官会北京宫会议厅,来自加拿大的会议代表发现,桌上的矿泉水瓶好像有些异样,通红的瓶身上一处绿色标签格外显眼。“Mark me, drink me, take me”。看完绿色标签上印着的这行小字,他欣然用指甲在标签上画出了一个笑脸,作为自己的标记。“我会喝光这瓶水,不用担心跟别人弄混水瓶。”(8月10日《北京青年报》)

  作为各种会议极为重要的成本支出,一瓶矿泉水能否被喝光,不但检验着每个人的节约意识,对于会议组织者来说也是一种考验。而一个小小的绿色标签,既可以起到自定标记的作用,又有善意提示的功能,可谓一举两得。

  据统计,每生产1升瓶装水,至少需要17升自来水,生产同质量瓶装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普通自来水的1500倍。浪费1瓶纯净水其实等于耗费了数倍之巨的原水,如果再加上包装、运输和人力等支出,成本自然不是小数。如此看来,告别“半瓶水”自然也就紧迫而重要。

  显然,个例的“我会喝光”的承诺之下,是每天数千人开会的会场告别了“半瓶水”的浪费现象的可喜局面。但是,时下的“空瓶行动”,固然要取决于参会者对于节约意识的提升,其实也源于会务服务能力的提升,即为个体节约的实现创造可靠的保障。否则,即便有心节俭,也可能“受条件限制”。比如,因为参加会议的人很多,而矿泉水又没有特殊的识别标志,就会有“担心弄混”而选择放弃节约。

  细节决定成败,这个道理在节俭上更能得到体现,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启示。倡导节俭、呼吁节约,不能光喊口号,应根据实际需求创新服务方法,考虑到各种细节性要求。在国外就餐,商家就会根据客人的数量,推荐标准的菜品数量搭配,并限制你超量点菜。或者,建议你用更科学的自助餐方式。如若将这一做法借鉴过来,就能有效减少中国式桌餐浪费现象。

  事实上,类似的可行性措施有很多。比如,会议不再配用瓶式矿泉水,采取桶装水的方式,由与会者自己去接;比如配用开水瓶装好开水,更加经济实用;再比如,根据人体用水的需要和参会的时间,设计不同类型的“会议用矿泉水”,用科学标准实现源头控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