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王传涛:“西瓜办”恰如一枚硬币的两面
//www.workercn.cn2014-06-04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面写着“为群众办实事”的现实诉求,另一面写的是官场对于“为群众办实事”的形式固化与思维穷尽

    5月28日晚,“郑州市西瓜办开通官方微博,请大家关注。”随着这样一条简单的信息发布,郑州市西瓜办的官方微博正式开通,很快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刚开始遭到不少人的“花椒”。近日,“西瓜办”公开回应称,“西瓜办”早在2006年就诞生了,全称是“郑州市西瓜销售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这只是一个临时机构,一不收费、二不盖章、三不办证(6月3日《郑州晚报》)。

    客观说,对“西瓜办”的质疑,在笔者看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双方在理解上存在一定歧义和误差。官场有自己的“话语系统”和办事习惯,而老百姓有自己的正确理解。准确来说就是,在官场,没有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从来都不能凸显所谓的“高度重视”和“周密组织”;而老百姓根本不管重视是不是有高度,只想问能办几件实事。

    政府如何办事?如何“高度重视”和“周密安排”,又如何“认真组织”和“统一协调”,对此,官场的标准答案是——你得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没有这“办”那“办”,上面不好交差,下面不好布置具体工作,以至于近几年来,各地方政府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有报道称,某一地级市党委行政班子最多时共存在236个“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搞得许多领导班子成员,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个“小组组长”和“办公室主任”同时兼任。

    对“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泛滥现象,各地政府并非没有排查。一个文件取消上百个“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案例,比比皆是。对于没有正式编制、不独立发放工资、只属临时机构的这些“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撤了也便撤了,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凡事都要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工作方法,却一年又一年沿传了下来。卖西瓜,要成立“办”;建工程要成立“办”;整顿小区物业要成立“办”……

    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成立“办”,俨然就是官场里的一出出“样板戏”。“这办那办”就像韭菜一样,每年都在割,每年却又能“大丰收”。包括“西瓜办”在内的“这办那办”,确实能够帮助百姓办不少实事。但是,本质上讲,“西瓜办”本身就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产物。

    “西瓜办”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写着“为群众办实事”的现实诉求;另一面写的却是官场对于“为群众办实事”的形式固化与思维穷尽。而事实上,为百姓办事从来都是繁琐的,需要政府工作人员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这需要各级官员都动一动脑子,至少一遇事就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板样戏”时代,应该终结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