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俞陶然:深海探潜不靠政府的启示
//www.workercn.cn2014-05-07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深达1.1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是海下最深处,人类历史上仅3人 “到此一游”,分别是1960年到达的美国人华尔什和毕卡第,以及2012年“潜”入此地的美国导演卡梅隆。而今,一位上海科学家正在研发一个深潜器,想让中国人到达世界最深极,他就是“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崔维成。近日上交会上,他组织了一场论坛,向企业高管介绍他的计划,希望得到他们的资助。

  要开展这样一个技术含量高且投资巨大的项目,为何不向政府申请立项支持,而是找企业游说?崔维成给出两条理由:其一,政府立项流程较慢,而海洋深渊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时不我待;其二,在西方国家,前沿科技与民间资本结合是一种常态,而我国前沿科技的资助方绝大多数是政府,所以想借鉴探索一条新路,看看中国企业家资助高科技项目,能否行得通?

  与一些科研项目相比,潜入马里亚纳海沟看似不具备直接的生产力转化效应,那么企业投资的回报是什么呢?其实,载人深潜器有一系列的商业价值,其中深海旅游观光、先进装备制造的价值巨大。企业还可出资冠名潜水器,试想当“某某企业号”深潜器到达马里亚纳海沟的新闻发布后,其对企业的宣传效应有多大。

  一边玩转高科技,一边玩转市场,这在国外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前几天太阳能飞机来上海推广,发起这个项目的瑞士科技探险家说,太阳能飞机今后不会投入商用,那为何还是有很多欧美企业为其研发出资?原来,这个科技探险团队在太阳能飞机的飞行过程中,举行一系列科普活动,为资助企业的技术和品牌做推广。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前沿科技领域也完全可以发挥市场的巨大作用,引导民间资本与科研团队更紧密结合,走出一条不完全依赖政府经费的路径。可喜的是,崔维成教授的载人深潜器项目已筹集到上亿元民间资本。未来几年内,中国人如果真到了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那将不仅是中国科技进步的又一见证,也将成为科研融资体制创新的一次突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