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基层声音】遵从内心崇德向善的力量
杨 涛
//www.workercn.cn2018-04-2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笔者工作的煤矿有一位井下炸药仓库库管工,生活并不宽裕的他10多年来抚养智障弃婴,遇到老弱病残,也会主动伸出援手。面对对方的感谢,他常说,这只是很平常的事,谁遇到都会伸手帮一把。

  其实,他认为的平常事并不平常。在日常生活中,“伸出手帮一把”并不容易。就像近几年社会上一直在讨论的“看到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路遇坏人作恶该不该出手”等现象,有些人面对有悖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行为时,或是犹犹豫豫,或是瞻前顾后,或是患得患失,最终选择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样的案例多了,于是有人认为这个社会的正义感逐渐淡薄。慢慢地,潜意识就会认定,身边自私的人总是比无私的人好命,容易过上好日子。而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反而容易成为大家眼中的“傻子”,并且容易无端惹上祸事。

  实际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崇德向善的力量,它时时在心中提醒、告诉我们要做个有正能量的好人。同时,人们心中也潜伏着一种“平庸的恶”的力量,它会集合种种善良人吃亏的“前车之鉴”,消解内心善的渴望。在两种力量的博弈中,要么善良胜出,选择出手相助,要么“平庸的恶”胜出,选择袖手旁观。

  别让冷漠消解了内心的善良,每一次退缩,每一种冷漠,带来的负面效应就会不断发散和发酵,随之而来的是道德感的缺乏和行动力的减弱,最终导致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也许会发现,在需要帮忙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会伸出援助之手。

  对普通人来说,扶危济困无需犹豫,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人人有责。每个人都是道德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更不能做负能量的传播者。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道德的抉择,犹豫不可取;面对道德的冲突,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作出合理的行为抉择。

  不要总是指望别人来改善这个世界,为什么不从自己做起,让世界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呢?当每个人都能遵从内心崇德向善的力量,遇到弱者或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行为,不事不关己,不袖手旁观,不沉默冷对,果断伸出援手或勇敢地站出来,这个社会就会充满善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