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宽容失误”让发言人更自信
朱永华
//www.workercn.cn2016-08-1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让发言人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是对发言人提升业务水平的一种支持和鼓励,同时能增进媒体与发言人之间更和谐的沟通交流。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要求对于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于出面回应的政府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自主空间,宽容失误。(见8月13日《新京报》)

  这一通知最突出的亮点,除了对政务舆情回应的时间作出了刚性规定,就是对出面回应的政府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自主空间,宽容失误”。这意味着发言人可以作出带有一定个性语言的表述,避免照本宣科式背书。

  在规定时间内向社会公众作出回应,让各级政府由以往的舆论倒逼转变为主动发布,这不仅是互联网信息时代的现实要求,也是最快消除各种舆情谣言的利器。不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因为权威信息发布的滞后或不透明,各种谣言滋生蔓延,不但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有时也让原本可以及时应对和处理的问题复杂化。

  “宽容失误”也是基于刚性时间要求之下的实际需求。很多重大突发事件,24小时也好,48小时也罢,相关部门很难完全掌握全部事实,而且有些事件存在持续的过程,一时难以说准。所以,既要保证权威信息的及时发布,又要确保发布的信息准确无误,很难。给予发言人一定的自主空间,宽容其在某些细节或言语表述上的失误,是一种实事求是。

  “宽容失误”也体现出发言人制度的进步。在时间紧、事件信息难以准确全面掌握的情况下,发言人害怕失误,往往只能在背书之后“无可奉告”,比如在某些重大政务舆情信息发布会上,不少发言人照本宣科之后起身就走,一场发布会持续几分钟,甚至面对媒体采访一言不发。发言人一个个畏首畏尾、不会说、不敢说,由此甚至引发次生“舆情灾害”、政府形象折损等更多代价。

  对于政府工作人员或发言人出现的某些口误乃至失误,媒体和社会也应当保持一种平和心态,不必嘲讽或渲染放大,甚至质疑信息权威。让发言人有话可说、有话愿说,也是对发言人提升业务水平的一种支持和鼓励,同时能增进媒体与发言人之间更和谐的沟通交流,便于媒体及公众获得更丰富的信息资源,这对于官方、媒体和公众的信息沟通,显然是益处多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