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看台声音:粉丝无国界 “追星”有底线
刘颖余
//www.workercn.cn2015-08-08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假如你没见过科比中国行的阵仗,你就永远不懂什么叫狂热。

  这话不是我说的,它出自一个叫阿提拉·波迪克的人之口。去年科比中国行,他是安保人员之一。因为成功拦住了一位试图接近科比的疯狂球迷,这位老兄甚至上了美国著名的《体育画报》。

  科比每年都来中国,每次都引发粉丝疯狂的追捧。场面之盛大,之骇人,别说国人感到震惊,就连外国人也感觉匪夷所思。2013年,对着镜头痛哭的“哭泣哥”成为美国电视台嘲笑的对象。那段视频的旁白是这样的:“周末,科比·布莱恩特去了中国,NBA在中国很受欢迎,原因很容易理解,因为我们穿的鞋子都是中国人生产的。科比在中国人气的火爆,几乎可以和比伯媲美。25000名粉丝蜂拥而至,甚至有人爬上了树,他们被科比的魅力折服。”美国电视台接着采访了“哭泣哥”,他说:“看到你使我难以置信地失去控制,我控制不住自己的哭泣,我的眼泪不停地流下来,当我看到你,我就是停止不了哭泣。”伴随着这些话的是阵阵笑声。

  我不知道这些笑声是电视台配的,还是怎样,但的确,作为中国人,我听起来有点刺痛。

  关于科蜜的疯狂,当然远不止这些。2012年,湖南长沙的几名女大学生在参加了科比的一次活动,并幸运地得到科比的一只鞋后,显得无比激动,竟然争相闻起“科比七代”的味道来。虽然科比是超级巨星,但他毕竟也是会淌脚汗的普通人,加上刚在体育馆内和球迷们切磋过球艺,所以他球鞋的味道可想而知。其中的一名女生,也许是嗅觉太过灵敏,被科比的球鞋熏得面红耳赤,顿时眼泪直流。尽管如此,她仍然陶醉其中,紧紧抓住球鞋不放,俨然抓住的是科比本人。这位面容姣好的女生的出格举动,被现场的记者全程拍了下来,并被媒体大肆报道,竟成了“名人”。

  今年科比又来了,虽然没有“闻臭鞋”、“哭泣哥”,但球迷的疯狂仍无法阻挡:爬墙、撘梯、熬夜、跪拜、哭诉、森林般的手臂……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为了见科比一面。

  说实在的,以一个理性的成年人的眼光,我无法理解科蜜的疯狂,但我相信他们是真诚的,我尊重科蜜们的想法,包括那些喜欢科比的理由:帅气、球技无与伦比,永不言败的精神,都没什么问题,甚至可以说还充满了正能量。但,粉丝无国界,追星有底线。突破了常识的底线,不仅无趣,而且肉麻,甚至让人鄙视。

  而且,别忘了,科比中国行从来不是向球迷示爱的,它就是赤裸裸的商业活动。中国球迷如此捧场,我们除了感叹“钱多人傻”,夫复何言!

  还是前面提到的那期《体育画报》的文章,是这么描述科比训练营的:“在美国或是其他地方,观众们可能会鄙视这个真人秀的营销手段,但这里的人从来不会,他们全盘接受……这就是中国思维。当科比在活动最后把篮球签名扔向观众台的时候,无数球迷开始尖叫和哄抢,这种画面令人感到难过,就像一群苍蝇一样。”

  看起来,国人对于科比的疯狂追逐,并没有得到美国媒体的认同,更别说尊重。在中国,科比似乎是神一般的存在,但在美国,科比并非没有争议:他有性犯罪的前科,而且打球比较自私,科比没有朋友,在NBA不是秘密。而且,科比这几年一直受伤病的困扰,球衣销量也在逐渐下降。科比在中国高烧不退的热度,不仅美国人难以理解,任何一个理智的中国成年人都会感到奇怪。

  是“中国思维”导致国人对于科比的狂热吗?恐怕没有那么复杂。追捧科比的绝大多数都是青少年,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力还很有限,缺乏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而且喜欢跟风,故意标新立异。追科比和追别的明星并没有什么两样,但科比来自大洋彼岸,来一趟中国不容易,而且只去几个大城市,故意制造神秘感,因此才会造成场面的失控甚至更极端的事件。这也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打造几个我们拿得出手的明星有多么的重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